跳蚤這種動物,有著極強的彈跳力。統計表明,一般跳蚤跳的高度可達它身體的400倍左右,所以說,跳蚤可以稱得上是動物界的跳高冠軍。把一隻跳蚤放進玻璃杯中,我們就會發現跳蚤會立即跳出來,再重複上幾遍,結果仍會如此。接下來,如果你再次把這隻跳蚤放進杯子裏,並且立即在杯上加一個玻璃蓋,“砰”的一聲,跳蚤就會重重地撞在玻璃蓋上。於是,跳蚤就會感到十分困惑,但是它不會停下來,因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後,跳蚤開始變得聰明起來了,它開始根據蓋子的高度來調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過一會兒,你就會發現跳蚤再也不會撞擊到蓋子,而是在蓋子下麵自由地跳動。
一個小時後,當你把這個蓋子輕輕拿掉,跳蚤不知道蓋子已經去掉了,它還是在原來的這個高度繼續地跳;再過幾個小時,你會發現這隻跳蚤還在原來的高度跳。一天以後發現,這隻可憐的跳蚤還在這個玻璃杯裏不停地跳躍——其實它已經無法跳出這個玻璃杯了。
難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這個杯子嗎?絕對不是。問題在於經過幾次碰撞,它的心裏麵已經默認了這個杯子的高度是自己無法逾越的。
在我們的工作中,很多人也有著類似的“跳蚤式”經曆,雖屢屢去嚐試成功,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屢屢失敗。經過幾次碰壁以後,便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以為“蓋子”已成為自己無法逾越的高度,失去了向困難挑戰的勇氣。在這種心態的作用下,他們不是重整旗鼓,不惜一切代價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標準。因此,當“蓋子”掀起的時候,他們已經失去了挑戰的勇氣,不敢再跳,或者已習慣了,不想再跳了。他們往往因為害怕成功高度的限製,而甘願忍受平庸者和失敗者的生活。
心理高度決定事業高度,一個人若想打破平庸的生活模式,實現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就要首先突破心理的瓶頸,相信自己,從根本上克服這種無知的障礙,走出“不可能”這一自我否定的陰影,用信心支撐自己完成這個在別人眼中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 職場行走指南
【如何在工作中得到快樂】
1.尋找工作的意義,賺大錢不是工作唯一意義;2.尋找有興趣且能發揮長處的工作和任務;3.設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工作目標。一旦達標,慶祝並獎勵自己;4.以努力工作的方式,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5.試著以樂觀、積極的方式處理工作,麵帶微笑麵對忙碌的一天。
拖延的結果是平庸
有位企業家曾說過一句話:“比別人勤奮一點點,就能超前別人一大步。”拖延有很多外表的偽裝——懶惰、漠不關心、健忘、工作過量——但這種偽裝的後麵通常有一種情緒:恐懼。恐懼導致拖延,而拖延則會導致更深的恐懼。拖延者常常被工作的分量和複雜性所嚇倒,他們害怕自己無法完成任務,結果就會不自覺地把工作一拖再拖。
拖延隻會導致一個人步入平庸。它對人的最大危害,不僅僅在所拖之事上,它會侵蝕人的意誌和心靈,消耗人的能量,阻礙人的潛能的發揮。處於拖延狀態的人,常常陷於一種惡性循環之中不能自拔,最後隻能將問題在自己身上越積越多。
在一些失敗的企業裏,拖延是一種普遍現象。比如:瑣事纏身,無法將精力集中到工作之中,隻有被上司逼著才向前走,不願意自己主動開拓;反複修改計劃,有著極端的完美主義傾向,該實施的行動被無休止的“完善”所拖延;雖然下定決心立即行動,但就是總找不到行動的方法;做事磨磨蹭蹭,有著一種病態的悠閑,以至問題久拖不決;情緒低落,對任何工作都沒有興趣,也沒有什麼人生的憧憬。
對每一個渴望有所成就的人來說,拖延是最具破壞性的,它是一種最危險的惡習,它使人喪失進取心。一旦開始遇事推脫,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
另外,喜歡拖延的人往往意誌薄弱,他們或者不敢麵對現實,習慣於逃避困難,懼怕艱苦,缺乏約束自我的毅力;或者目標和想法太多,導致無從下手,缺乏應有的計劃性和條理性;或者沒有目標,甚至不知道應該確定什麼樣的目標。
人的惰性是一種可怕的精神腐蝕劑,它可以讓人整天無精打采,生活消極頹廢。美國科學家、物理學家、發明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富蘭克林就曾經說過:“懶惰就像生鏽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我們的身體。”而蕭伯納則說:“懶惰就像一把鎖,鎖住了知識的倉庫,使你的智力變得匱乏。”
在工作中,因懶惰而拖延是一種最不能得到原諒的行為。
思科公司的總裁約翰·錢伯斯先生對此評論說:“拖延時間常常是少數員工逃避現實、自欺欺人的表現。然而,無論我們是否在拖延時間,我們的工作都必須由我們自己去完成。通過暫時逃避現實,從暫時的遺忘中獲得片刻的輕鬆,這並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要知道,因為拖延或者其他因素而導致工作業績下滑的員工,就是公司裁員的必然對象。”
邁克是倫敦一家公司的一名低級職員,他的外號叫“奔跑的鴨子”。因為他總像一隻笨拙的鴨子一樣在辦公室飛來飛去,即使是職位比邁克還低的人,都可以支使邁克去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