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莫生氣,愁容不如笑容(2 / 3)

一天中午,埃德蒙先生剛到廳門,就聽見樓上的臥室裏發出輕微的響聲,那種響聲對他來說太熟悉了,是阿馬提小提琴的聲音。

“有小偷!”埃德蒙先生立即反應過來了,他便一個箭步衝上樓。果然,一個大約13歲的陌生少年正在那裏擺弄小提琴。

他頭發蓬亂,臉龐瘦削,不合身的外套裏麵好像塞了些東西。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小偷。埃德蒙先生用結實的身軀擋在了門口。就在這時,埃德蒙先生看見少年的眼睛裏充滿了惶恐、膽怯和絕望。那是一種非常熟悉的眼神。刹那間,讓埃德蒙先生想起了一些往事,憤怒的表情頓時被微笑所代替。

埃德蒙先生於是問道:“你是丹尼爾先生的外甥瓊嗎?我是他的管家。前兩天,丹尼爾先生說你要來,沒想到你來得這麼快!”

那個少年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回應說:“我舅舅出門了嗎?我想先出去轉轉,待會兒再回來。”

埃德蒙先生點點頭,然後問那位正準備將小提琴放下的少年:“你也喜歡拉小提琴嗎?”

“是的,但拉得不好。”少年低著頭回答。

“那為什麼不拿著小提琴去練習一下,我想丹尼爾先生一定很高興聽到你的琴聲。”他語氣平緩地說。少年抬起頭來,疑惑地望了他一眼,但還是拿起了小提琴。

臨出客廳時,少年突然看見牆上掛著一張埃德蒙先生在歌德大劇院演出的巨幅彩照,他的身體猛然抖了一下,然後頭也不回地跑遠了。埃德蒙先生確信那位少年已經明白是怎麼回事,因為沒有哪一位主人會用管家的照片來裝飾客廳。

那天黃昏,埃德蒙太太回到家,很快就察覺到異常,他便忍不住問道:“親愛的,你心愛的小提琴壞了嗎?”

埃德蒙先生緩緩地說道:“哦,沒有,我把它送人了。”

“送人?怎麼可能!你把它當成了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埃德蒙太太有些不相信。

“親愛的,你說得沒錯。但如果它能夠拯救一個迷途的靈魂,我情願這樣做。”埃德蒙先生看見妻子並不明白他說的話,就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妻子,然後他問道:“你覺得這麼做有什麼不對嗎?”

妻子緩緩地說道:“你是對的,我真希望能對這個孩子有所幫助。”

3年後,在一次音樂大賽中,埃德蒙先生應邀擔任決賽評委。在這次決賽中,一位叫裏特的小提琴選手憑借雄厚的實力奪得了第一名!評判時,他一直覺得裏特那張麵容特別熟悉,但又想不起在哪裏見過。

頒獎大會結束後,裏特拿著一個小提琴匣子跑到埃德蒙先生的麵前,紅著臉龐問道:“埃德蒙先生,您還認識我嗎?”埃德蒙先生搖搖頭。

“您曾經送給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到今天!”裏特熱淚盈眶地說,“那時候,幾乎每一個人都把我當成垃圾,我也以為自己徹底完了,但是您讓我在貧窮和苦難中重新拾起了自尊,心中再次燃起了改變命運的熊熊烈火!今天,我可以無愧地將這把小提琴還給您了……”

裏特含淚打開琴匣,埃德蒙先生一眼瞥見自己的那把阿馬提小提琴正靜靜地躺在裏麵。他走上前緊緊地摟住了裏特,3年前的那一幕頓時重現在埃德蒙先生的眼前,原來他就是“丹尼爾先生的外甥瓊”!埃德蒙先生眼睛濕潤了,少年沒有讓他失望。

埃德蒙先生正是用一顆包容之心寬恕了小男孩的“偷盜”行為,小男孩才能迷途知返,心中重新燃起改變命運的熊熊烈火,最後還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這就是寬恕的力量。假如當初埃德蒙先生沒有包容小男孩的行為,狠心地將他抓起來,那麼一個音樂人才將被徹底地毀滅。這樣的結局不管是對小男孩裏特還是對埃德蒙先生來說,都沒有任何好處。所以,我們要有包容之心,不僅要包容他人的過錯,而且還要包容自己的過失。

包容是一種智慧,是一種以博大的胸懷為基礎的智慧。大海之所以為大海,是因為它能容納百川之水。“宰相肚裏能撐船”,說的就是做人要有包容萬事萬物之心。一個人的心胸有多廣,他的舞台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他擁有的就有多少。

包容是一門精深的藝術,隻有領略到了其中滋味,包容他人之舉,真正地擁有那份廣闊的心胸,那份坦然,那份自然,才是活出了真正的人生。試著用包容的心去對待他人,用感恩的心去對待生活,或許某一天,你就會猛然發現:生活,原來可以如此美妙。

笑看生活

1862年的一天,美國著名的黑人律師約翰·馬克將要上台發表演講,此時有人告訴他,在場的聽眾絕大多數都是白人,並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對黑人存有偏見,希望他予以重視。得到這個消息後,約翰·馬克馬上修改了演講的開場白……

隻見他風度翩翩地走到演講台前,說:“女士們,先生們,我到這裏來與其說是發表演講,不如說是給這一場合增添一點兒‘色彩’……”

聽到這一獨特的、具有自嘲色彩的開場白,聽眾都大笑起來,原本嚴肅的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對立的情緒也消解了很多。

開場白後的演說言辭雖然激烈,但聽眾中沒有出現過激的反應,演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就是演講史上的著名篇章-《要解放黑人奴隸》。

(第三節 自嘲調節,微笑置之

蒙田說:“經常談論自己的人常受損,自責往往被人信以為真,自讚卻不會被人相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麵對一些窘境,我們的心理就好像一個特別敏感的天平一樣,如果稍有一些變化,調節不好的話,就會失去先前的平衡,就會感到鬱悶不已,情緒也會低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運用自嘲的方式進行調節,那麼就可以使心理天平保持平衡。

自嘲是宣泄積鬱、製造心理快樂的一種良方,也是一種反嘲別人的武器。它可以化解尷尬;可以讓鬱悶的情緒遠離自己;可以讓自己不再生氣,換上好心情;可以增強一個人的幽默感……當一個人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或受到不合理的評價時,心中的氣憤又不便直接說出口時,自嘲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下麵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大齡青年,人長得不錯,但家裏條件非常拮據。他見過好幾個對象,但別人都因他家太窮而拒絕了他。村子裏有些人因此而譏諷他,說:“你擇偶太挑剔了。”不料,他自嘲道:“論模樣咱屬‘三等殘疾’,說家境咱是‘第三世界’,我哪敢挑剔啊?”

故事中的大齡青年遭遇相親失敗後,心情本來就不好,不料,有人還因此而取笑他。麵對他人的取笑,大齡青年並沒有生氣,也沒有反唇相譏,而是采用一種自嘲式的口吻回答別人的嘲笑,既巧妙地暗示了自己相親失敗的真正原因,又傾吐了自己內心的鬱悶。假如他因別人的譏笑而生氣,那麼真可謂得不償失,不僅傷了自己的身體,還讓別人看笑話。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聽到別人的冷言冷語後,心裏大為不快,或者聽之任之,把氣藏在心裏;或者對他人反唇相譏,以達到“刺傷”別人的目的。然而,這兩種方法都不足取。如果把氣藏在心裏,時間一久,人就容易生病,影響自己的健康;如果反唇相譏,別人必然會用更惡毒的話語來辯駁。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方式就是采取一種自嘲的方式來麵對別人的冷言冷語,這樣既能化解窘境,又能讓他人刮目相看。

著名漫畫家韓羽是禿頂,他曾寫了這樣一首《自嘲》詩:“眉眼一無可取,嘴巴稀鬆平常,唯有腦門膽大,敢與日月爭光。”我們讀了這首詩,忍俊不禁。通過這首《自嘲》詩可以了解到韓羽先生樂觀、大度的處世態度。一般情況下,那些有幽默感的自嘲是對自己缺陷的誇張,不僅能表現出一個人坦誠的品格,還能得到他人的信賴和好感。

下麵有這樣一個故事:

裏根訪問加拿大時,在一座城市發表演說。但在演說過程中,有一群明顯帶有反美情緒的人不時地打斷他的演說。裏根是作為客人到加拿大來訪問的,皮埃爾·特魯多作為加拿大的總理,對聽眾這種舉動感到非常尷尬。

麵對這種情況,裏根反而麵帶笑容地對他說道:“這種情況在美國是經常發生的,我想這些人一定是特意從美國來到貴國的,他們可能想使我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