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莫生氣,愁容不如笑容(3 / 3)

聽到這些話,特魯多的尷尬心情一下子輕鬆了許多。

麵對自己不受加拿大人民歡迎這種情況,裏根總統並沒有生氣,而是以一種輕鬆幽默的口吻進行自嘲,並將加拿大人民與美國人民聯係在一起,既解除了自己的窘境,又讓特魯多尷尬的心情變得輕鬆起來。

有關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身體狀態是受其心理和精神狀態所影響的,大約有一半以上的疾病都是由心理和精神方麵引起的。”所以,掌握心理平衡對人的身體健康特別的重要。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當中都會遇到一些使人十分難堪的局麵。當遇到窘境時,那麼應該怎樣冷靜地應對,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情呢?“自嘲”是一劑平衡自我心理的良丹妙藥。所以,我們要恰當地運用“自嘲”這種方式。

笑看生活

有一次,蘇格拉底正在和學生討論學術問題時,他的妻子氣衝衝地跑進來,把蘇格拉底大罵了一頓之後,又出去提來一桶水,猛地潑在蘇格拉底身上。

在場的學生都驚呆了,以為蘇格拉底會怒斥妻子一番,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蘇格拉底摸了摸渾身濕透的衣服,風趣地說:“我知道,打雷以後,必定會下大雨的。”

(第四節 停止抱怨,活出自我

在茶餘飯後的聊天中,我們常常可以聽見一些人滿腹牢騷。他們總是抱怨自己工作職位低,賺錢少,老板太苛刻;抱怨生活不如意,老婆不溫柔,不善解人意;抱怨孩子不聽話,學習成績不好……總之,他們遇到一點兒不如意的事,就抱怨不停,以泄私憤。

喜歡抱怨的人,總認為自己是強者,隻有自己才是對的;喜歡抱怨的人,總能找到借口,為自己的行為進行開脫……抱怨是一種消極的情緒,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

下麵有一則古老的寓言故事:

有一個年輕的農夫,每天劃著小船,給另一個村子裏的居民運送自家農產品。有一天,天氣酷熱難耐,農夫汗流浹背,苦不堪言。

在這樣燥熱的天氣裏,農夫心急火燎地劃著小船,希望趕緊完成運送任務,以便在天黑之前能返回家中。就在這時,農夫突然發現,前麵有一隻小船,沿河而下,迎麵向自己快速駛來。眼看兩隻船就要撞上了,但那隻船卻沒有絲毫避讓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農夫的小船。

農夫向對麵的船大聲地吼叫道:“讓開,快點讓開!你這個白癡!再不讓開你就要撞上我了!”

可是,農夫的吼叫完全沒用,盡管他手忙腳亂地企圖讓開水道,但為時已晚,那隻船還是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船。

農夫霎時被激怒了,他厲聲斥責道:“你會不會駕船,這麼寬的河麵,你竟然撞到了我的船上!”然而,當農夫怒目審視對方的小船時,他吃驚地發現,小船上竟空無一人。原來,聽他大呼小叫、厲聲斥罵的隻是一隻掙脫了繩索、順河漂流的空船。

農夫大聲斥責對方,以泄自己心頭之憤。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那小船上竟然空無一人。我們也一樣,多數情況下,當你責難、怒吼的時候,你的聽眾也許隻是一隻空船。那個一再惹怒你的人,絕不會因為你的斥責而改變他的航向。抱怨不如改變,我們與其抱怨命運不公平,倒不如從現在開始努力改變。如果你努力改變現狀,也許你的生活將是另一番天地。

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據說,有一個寺院的住持立下了一條特別的規定:每到年底,寺院裏的和尚都要對住持說兩個字。

第一年年底,住持問新來的和尚:“你心裏最想說什麼?”

那個新來的和尚說:“床硬。”

第二年年底,住持又問他:“你心裏最想說什麼?”

這個和尚回答說:“食劣。”

第三年年底,這個和尚還沒等住持問便說:“告辭。”

住持望著他的背影自言自語地說:“心中有魔,難成正果,可惜!可惜!”

從故事中我們得知:那個和尚一直以一種消極的心態對待世事,不能安於現狀,隻是一味地報怨。然而,他的抱怨卻讓他失去了修成正果的機會。可想而知,抱怨會讓我們失去多少機遇。抱怨不僅如此,它還像流行感冒一樣傳染給別人。因此,生活中,我們不喜歡跟愛抱怨的人在一起,而喜歡跟自信樂觀的人在一起。因為常常跟愛抱怨的人在一起,很容易變得萎靡不振,對生活失去信心;跟樂觀的人在一起,會覺得生活美好起來了,所有的不幸和困難,都會在我們的勇氣麵前藏匿起它們的身影。其實,抱怨跟樂觀都源於心態,假如那些牢騷滿腹者以積極的心態,換個角度去看問題,那麼相信他的心情很快就會好起來。

下麵這個故事講的正是這樣的道理:

中國著名的國畫家俞仲林擅長畫牡丹。有一次,某人慕名前來,請俞仲林親自為他畫了一幅牡丹畫。那人非常高興,回去以後,立即把牡丹畫掛在客廳裏。

有一天,那人的一位朋友來他家玩,看到了那幅畫,大呼不吉利。因為這朵牡丹沒有畫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貴,缺了一角,豈不是“富貴不全”嗎?

那人一看也大為吃驚,認為牡丹缺了一邊總是不妥,於是就拿回去準備請俞仲林重畫一幅。俞仲林聽了他的理由,便靈機一動,說道:“既然牡丹代表富貴,那麼缺一邊,不就是‘富貴無邊’了嗎?”那人聽了俞仲林的解釋,覺得有理,便高高興興地捧著畫回去了。

同一幅畫,因為心態變了,看法也就變了。如果你像那人的朋友一樣用一種消極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毫無疑問,那麼你將覺得生活中處處都不如意;如果你像畫家俞仲林那樣用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去看待生活,那麼你的生活將幸福美滿。因此,我們應該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多往好處想,不要看什麼都不順眼,那麼這樣就會少很多煩惱、苦痛、牢騷,多一些開心、快樂。

泰戈爾說:“如果錯過了太陽時你流了淚,那麼你也要錯過群星了。”停止抱怨吧,做一個開心、快樂的人。

笑看生活

有一次,惠施要去梁國做宰相,渡河時,不小心落水。

船長救起他後說:“看你落了水,就一點兒辦法也沒有!像你這樣的人,怎麼還能做一國的宰相呢?”

惠施笑了笑,說:“搖船、鳧水,我不如你,但治理國家你怎能和我相比呢!”

心靈導航

當你生氣時,你如何控製你的情緒呢?下麵提供一些方法以供參考:

1.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就像佛家弟子遇事先說一聲“阿彌陀佛”一樣。當我們發怒時,就可以告訴自己:“放鬆,放鬆,一會兒就好了。”

2.自娛法

自娛法又分為三種方法:一是多交友法,在群體交往中取樂;二是多製訂小目標法,因為小目標容易實現,這樣常會帶來愉悅的滿足感;三是一分為二法,時時提醒自己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禍福相依,有得必有失等。

3.給予法

奉獻給別人是一種幸福,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在你心情不好時,不妨積極地去幫助身邊的人,你會從別人的“感謝”中獲得好心情,你會體會到給予的幸福,原來是從心底深處溢出來的。

4.宣泄法

人在生活中難免會產生各種不良情緒,如果不采取適當的方法加以宣泄和調節,身心都將會受消極情緒的影響。因此,當你失意、不快樂或心裏鬱悶時,不要壓在心裏,向知心朋友和親人訴說或大哭一場,也可以做其他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發泄的對象、地點、場合和方法要適當,避免傷害他人。

5.轉移法

當火氣上湧時,要有意識地轉移話題或做點兒別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以便使急躁的情緒得到緩解。

6.意識調節法

運用對人生、理想、事業等目標的追求和道德法律等方麵的知識,提醒自己為了實現長遠的目標,不要被眼前煩瑣之事所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