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別林接過劇作,仔細翻閱過後,搖了搖頭說:“等你和我一樣出名的時候你才能寫這樣的東西,而現在,你要寫得特別好才行。”
(第四節 接受痛苦,才能走出痛苦
生活中,有人為貧困而痛苦;有人為寂寞而痛苦;有人為一事無成而痛苦;有人為煩瑣的生活而痛苦;有人為人情冷暖而痛苦;有人為愛人的離去而痛苦……
沒有人喜歡痛苦,也沒有人能夠拒絕痛苦。那麼麵對這些痛苦,我們應該怎麼辦?有些人喜歡用酒來麻醉自己,以為自己喝醉了,就什麼也忘記了,也就擺脫了痛苦。其實,第二天醒來,睜開疲憊的雙眼,還是能清晰地感到那銘心的疼痛。
李白曾感歎:“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澆愁愁更愁。”這裏的“愁更愁”就是酒難消愁的真實寫照。那些非理性的措施隻能讓你暫時忘卻痛苦,而不能讓你永久地忘掉它。這些措施好像做手術時用的麻醉劑,它麻醉了你的神經,也帶走了你的痛苦。可是,藥性過後,你依然要咬緊牙承受痛苦。
麵對痛苦時,要學會接受痛苦,隻有接受了痛苦,才能真正走出痛苦。
下麵有這樣一則故事:
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作為領袖,她為國家作出了傑山貢獻;作為一個母親,她是孩子心目中最好的老師。
有一次,甘地夫人12歲的大兒子拉吉夫生病了,要做一次手術。麵對緊張恐懼的拉吉夫,醫生打算說一些善意的謊言安慰孩子:“手術並不痛苦。”然而,甘地夫人卻阻止了醫生。她來到兒子床邊,非常平靜地對兒子說:“手術後有幾天會很痛苦,誰也不能代替你受苦,因此你必須要有精神上的準備,哭泣和喊叫都不能減輕痛苦,可能還會引起頭痛。所以,你必須學會接受痛苦。”
拉吉夫聽了母親的話,認真地點了點頭。果然,手術前後,拉吉夫都沒有哭,也沒有喊,他勇敢地忍受了這-切。
甘地夫人深知如果孩子沒有接受痛苦的意識,那麼麵對痛苦時,可能會無法承受痛苦,而痛苦不已。因此,她為了減輕孩子的痛苦,首先就讓孩子學會接受痛苦。果然不出她所料,大兒子拉吉夫在做手術時,已經做好了麵對痛苦的準備。
人的一生會經曆很多痛苦,換句話說,人其實就是在痛苦中成熟和長大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痛苦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早一點兒學會接受痛苦,便會早一點兒堅強與成熟起來。
痛苦如野草,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生命力,所以,痛苦是時時刻刻存在的。當痛苦劃過心靈深處,令我們柔弱的心靈流出鮮紅的血時,我們要學會如何把血擦幹。要想走出痛苦,首先就要學會接受痛苦。
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居士。他在參訪佛寺後,深深地被佛寺的莊嚴所震懾,因而動了新建佛寺的念頭。可是,他回頭又一想,自己隻不過是一個平民而已,哪裏有那麼多的錢財來蓋寺建塔呢?
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時,他忽然想起有人曾經說,深海中有稀世珍寶。於是,他暗自想道:“為何不潛入海中尋求珍寶,來建造第一大寺呢?”
沒過多久,居士果然如願以償,獲得珍稀寶物而歸。然而,獲得寶物後,他又開始思考另一個問題:“蓋寺廟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定要有人齊力合作才能夠完成。那麼應該找誰呢?”
經過幾番思索,他決定將珍寶獻給國王。來到皇宮,他見到國王,獻上珍寶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國王見他如此誠懇,便答應派人修建佛寺。沒過多久,第一大寺便拔地而起。
故事中的居士在一時無法實現自己夢想的情況下,並沒有感到萬分痛苦,而是坦然地承認自己能力有限,然後積極地尋找解決方法。在他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他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相反,如果他一味地沉浸於痛苦中,那麼他還可能實現他的夢想嗎?當然不能,也許早就被痛苦折磨得神形俱滅。那麼如何學會接受痛苦呢?下麵有三點建議:
1.相信因果
所有的果(痛苦的經曆)都是有因的,而這些因又都與我們相關連。這就是說,我們在年輕時,因為無知、思想尚不成熟而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種下了因),後來,導致了痛苦的出現(結下了果)。所以,痛苦來源於我們自己。
2.人生無常
不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好的、壞的都是無常的。放下執著,隨時保持一顆平靜的心來待人、待境。因為執著越多,痛苦就越深。
3.培養耐心、容忍心
沒有耐心、容忍心的反應就是生氣。人會生氣就是因為別人侵犯了自己定義中的快樂,所以用生氣來保障自己的快樂。但是生氣的結果隻有壞處,而不會有好處。所以,我們要培養耐心和容忍心。
學會接受痛苦,才能一步步地走向堅強,一步步地走向成熟,最終迎來幸福的生活。
笑看生活
有一次,伏爾泰參加了一個為人不齒的團夥的狂歡,為了原諒自己,他找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理由。第二天晚上,他們又邀請伏爾泰參加時,伏爾泰拒絕了。
邀請他的人感到十分不解,問道:“你昨天晚上就可以去,為什麼今天就不能?多一次,少一次還不是一樣?”
伏爾泰一聽,神秘地說:“噢,夥計,去一次,不失為一個哲學家;去兩次,就跟你們同流合汙啦。”
心靈導航
苦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如何來麵對生活中的苦呢?看看下麵的分析:
1.正視痛苦,不畏不懼
從哲學上來講,痛苦的產生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總是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種不同的痛苦。所以,我們了解痛苦的特征後,就應該以一種不畏不懼的積極態度來正視它。
2.冷靜分析,從容應對
痛苦都是由一定原因造成的,我們隻有正確分析痛苦產生的原因,才能找到應對痛苦的方法。因此,當痛苦來臨的時候,我們要冷靜下來,進行深入的思考。想一想自己為什麼痛苦,然後對症下藥。當然還要對自己充滿信心,提高自己承受痛苦的能力。
3.自我疏導,自我排解
當我們感到痛苦時,一味地自責不僅於事無補,而且自責還會成為我們走向成功的一塊絆腳石。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聽音樂、跑步、打球、練書法等方式,疏導排解自己內心的痛苦。
4.主動尋求幫助
當我們無法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時,就應該主動進行心理谘詢和心理治療。這樣能讓我們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因此,感到痛苦時,大膽地尋求幫助,這也是意誌堅強的表現。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人在痛苦時,往往沒有主張,別人的幫助會讓我們清醒,從而走出痛苦。
5.改變引起痛苦的環境
有兩種方法:一是搬離引起痛苦的地方,來到一個新的環境中,這樣就會慢慢地從痛苦中走出來;二是改善原有環境的氣氛,努力創設一個良好、和諧、友愛的環境,讓受傷者重新擁有動力和活力。
6.積極進取,探索創新
我們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需要具備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探索創新的熱情。在痛苦麵前,我們要坦然麵對,積極尋找新方法、新途徑,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從而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