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想得開是生活的技巧,是為人的哲學。因為想得開,壞事也許會變為好事,失敗也許會轉為成功,悲愴也許會化作喜悅。如果錯過了燦爛的朝霞,那我們還擁有美麗的夕陽;如果失去了甘甜的瓊漿,那我們便擁有臥薪嚐膽的希望;如果失去了春天動人的鮮花,那我們便能擁有秋天豐碩的果實……想得開,不是不思進取,不求上進,不是貪圖安逸,得過且過,而是順其自然,把握機會,是平衡心態。
有一位年輕的企業家,他的事業非常成功,而且家裏還有一位溫柔賢惠的妻子,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兒子。可是,他還是不滿足,仍然覺得上天應該給他更多。
有一天,在妻子的再三懇求下,這位年輕人開著車帶妻子和兒子一起到野外去兜風。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途中,車子出現了意外,懸在了峭壁上。
在這危急關頭,企業家霎時明白了什麼。在路人的幫助下,他們終於脫險了。
脫險後的企業家好像脫胎換骨了一樣,他覺得一切都應該滿足了。從那以後,他對愛人、對孩子、對所有人都充滿了愛心,每一天都過得很開心。
故事中的年輕企業家在擁有一切時,卻覺得上天還應該給他更多,以至於他對妻子、對孩子都感到不滿意。他這樣的心理就是一種看不開的心理,如果他能想到那些一無所有的人們,能為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感到知足,那麼他將擁有更多的快樂。可是,他卻看不開,直到遭遇危險的那一刻,他才恍然大悟。
細細體會這個“福”字,我們就會明白,隻有經過大難的人才能深知其義,因為大難之後,他便想開了,他的生命狀態從一種狹隘的、關閉的狀態轉化為一種開放的、知足的狀態。
黑暗最容易使人滋生恐懼,因為在黑暗中,人什麼都看不清,什麼都看不清時人就會害怕與焦慮,一旦看清了,心中便充滿了光明,也就不害怕了。所以,隻要想得開,人生便會充滿陽光,笑容也會常常掛在你的臉上。
笑看生活
蕭伯納送給朋友一部作品。後來,有一次,他在一家舊書攤上發現了這部書,上麵還有自己的題字,他覺得心裏不是滋味,但是他沒有生氣,而是當即就把這本書買了下來,重新題字並拿回去再次贈送給那位朋友。
朋友收到這本書的時候,隻見扉頁上添了這樣幾個字:“蕭伯納再贈。”
(第三節 放下包袱,輕鬆自在
有一天,一個小和尚跟師父下山,路途中,遇到一條河,水勢洶湧而又澎湃。河邊的一位姑娘戰戰兢兢地望著那條河,久久不敢過去。
師父見此,很好心地問道:“姑娘你要過河啊?我背你過去吧!”姑娘伏在老和尚的背上過了河。背過去後,老和尚很坦然地放下姑娘,繼續趕路。
然而,小和尚卻一直為師父的做法感到迷惑不解,不理解師父怎麼做這樣的事情,心裏極不舒服。走了20裏地後,小和尚終於憋不住了,問道:“師父,你是出家人,怎麼可以背個姑娘過河?”
師父回答:“你看,我背她過河就放下了,可你‘背’了她20裏地,還沒放下。”
是的,生活中的我們很多都像小和尚那樣,背著包袱前進。可是,人的精力畢竟有限,當你包袱過重時,你將承擔不起,更不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當然,我們畢竟是凡人,也很難像老和尚那樣超脫,但我們可以經常打開行囊,盤點一下哪些是可以扔掉的,哪些是可以當作故事封存起來的。扔掉應該扔掉的,保留應該保留的,這樣我們才能輕裝上陣,才能輕鬆自在地生活。
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有一個青年背著一個大包裹千裏迢迢地跑來找耶穌,見到耶穌時,他很委屈地說:“主,我是那樣的孤獨、痛苦和寂寞,長途跋涉使我疲倦到了極點。我的鞋子破了,荊棘割破了我的雙腳;我的手也受傷了,流血不止;我的嗓子因為長久的呼喊而沙啞……為什麼我還不能找到心中的陽光?”
耶穌看了看他,問道:“你的大包裹裏裝的是什麼?”
青年說:“那是我的日記、書信和筆記。它們對我可重要了。裏麵有我每一次跌倒時的痛苦、每一次受傷後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時的煩惱……靠著它們,我才有勇氣走到主您這兒來。”
耶穌聽了什麼也沒說,帶著那青年來到河邊。在那裏,他們坐船,過河,上岸。上岸後,耶穌說:“小夥子,你把船也扛上趕路吧!”
“你說什麼,扛著船趕路?”青年很驚訝,“船那麼沉重,我扛得起來嗎?”
“是的,孩子,你扛不起它。”耶穌微微一笑說,“可你知道嗎?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了河後,我們就要放下船繼續趕路。否則,它就會變成我們的包袱。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它們能使生命得到升華,但若緬懷不忘,就會變成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們吧!孩子,生命不能負重太多。”
青年人霎時明白了什麼,於是放下包袱,繼續前行。那時,他發覺自己的步伐變得輕鬆起來,心情也變得開朗和愉悅。原來,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
故事中的耶穌讓青年人明白了一個道理:生命不能負重太多,輕裝上陣,才能輕鬆自在。我們雖然沒有像青年人那樣背負“大包袱”趕路,但是,我們的心裏多少都會留下一些無法磨滅的記憶。因此,當我們不開心的時候,這些“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都會一一浮現,它們仿佛具備“自動複製”的功能一樣,重新“貼在”我們的心裏。
計算機和電話機中都有一個指令叫“刪除”,它主要是幫助我們清理、掃除舊數據和舊檔案的。可是,很多人卻舍不得使用這項功能,因為他們不想把過往的事情和記錄送往“垃圾桶”。
生命不能負荷太多,盤點一下自己的行囊吧!放下應該放下的行囊,也許你會說我也知道應該放下,但有些行囊就是放不下。其實,放不下的行囊中無非也就三種東西,失去的(過去)、得不到的(不該屬於自己的)和當下的(即將發生或正在發生的)。失去的,能扔的就扔了,實在扔不了的就當作故事儲存起來;得不到的,那就做一個好觀眾,給人以祝福、給事或物以關注;當下的,我們就要好好把握,珍惜身邊的親人、朋友……
隻有放下過多的包袱,我們才能輕裝上陣,才能走得更遠,才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下麵看看這個故事:
有一個鐵匠打了兩把寶劍,兩把寶劍剛剛出爐時,它們一模一樣,又笨又鈍。鐵匠看了看新出爐的兩把寶劍,便想把它們磨快一些。但是,其中一把寶劍說:“我身上的這些鋼鐵都來之不易,還是不磨為妙。”
鐵匠於是就去磨另一把劍,這把劍在他長時間的磨礪下,很快就成了一把寒光閃閃的寶劍。鐵匠把兩把劍都掛在店鋪裏。不一會兒就有顧客上門,這個顧客一眼就看上了磨好的那一把,因為它鋒利、輕巧、好用。而鈍的那一把,雖然鋼鐵多一些,重量重一些,但無法把它當寶劍用,最多隻是一塊劍形的鋼鐵而已。
人生亦如此,人生的目的不是麵麵俱到,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把已經掌握的東西得心應手地去應用,跟寶劍一樣,劍刃越薄越好。那些多餘的東西,無論是多餘的財富,還是多餘的享樂,都像劍刃上的鋼屑,應該毫不吝惜地抹掉。
放下憂鬱、悲傷、迷茫等沉重的包袱,微笑著麵對眼前的世界。不要沉浸在憂傷的世界裏,放大痛苦,忽略幸福的所在。我們總在抱怨世界給我們的太少,讓我們承擔得太多,其實很多負擔都是自己強加給自己的。放下包袱,解脫自我,擁抱完美的人生吧。
人生是一個接受挑戰的大舞台,放下憂鬱、悲傷、迷茫等沉重的包袱,微笑著麵對眼前美好的世界,不要沉浸在憂傷世界裏而忽略了幸福的所在。
人生有很多的不完美,也有很多的缺憾,在追求幸福的途中,我們要放下包袱。人活著,是要愛惜自己的,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愛惜,那麼他還有什麼資格去談及幸福與快樂,愛惜自己就要放鬆自己,放下包袱,一步步向幸福快樂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