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它們不是沒有力氣掙脫這些繩子,它們掙不脫的,是它們心靈深處那道根深蒂固的無形繩索。
生活中處處有牆有門,處處有鎖,為了安全而設的有形之鎖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心裏那把無形鎖,它能鎖住人的智慧,扼殺人的學習力,形成心靈的桎梏。
“心智模式”是影響我們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圖像等。
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殼牌石油在世界七大石油公司中排末座;到80年代末,它已經成了最強的一家。殼牌石油公司之所以能成功地度過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石油危機的巨大衝擊,主要歸功於學習如何浮現管理者的心智模式,並加以改善。
一個企業要想複活自己的“心誌”,就應當去除枷鎖,不斷學習,立誌做企業界的最強者。員工也是如此,不斷學習,才能更快、更好地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不斷學習已經不是少數人選擇,而是一種現實狀態。破圍新生的自我變革同樣也是競爭力。敢於求變、敢於打破常規、更換軌道,就是一種強大的學習力和成長力。
正如傑克·韋爾奇所講,即使是花了30年時間辛苦打造出的老公司,如果不加改造、不思進取,也可能在兩年之內化為烏有。
在現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不學習就意味著死亡。學習力讓人的眼界、知識、能力不斷提升——我們或許無法決定或選擇外部環境的變化,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自身的學習力來保證自身的競爭力。這需要我們注意以下幾點:
1.改變習慣。所謂習慣性行為,往往不是人的有意識而是人的潛意識或近於潛意識。習慣性違章就是長期在不良的心智模式支配下,發展成為潛意識的行為。克服違章,首先要改變習慣,不斷檢視反思。
2.多聽聽別人的意見。人們總是透過自己的心智模式來解釋世界。人們眼睛往往看到的隻是自己想看到的東西,符合自己“口味”的東西,而對不符合“口味”的東西卻視而不見或排斥,從而本能地強化了自己原有的心智模式。所以,我們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
3.不斷完善。由於現代社會高度複雜的分工,個體不可能完整地觀察事物,隻能是盯著自己身邊熟悉的“片斷”;現代社會極快速的變化,造成了人的心智模式往往較大地滯後於事物的發展;人在社會中所處地位、身份、工作的不同,文化背景、教育,等等。造成了個體的心智模式不可能完善性,因而,不斷地改善人的心智模式是人生中根本性的任務之一。
成功就是持續不斷地努力
持續就是力量。成功的先決條件就是持續不斷、不厭其煩地努力。這種話說起來簡單,但是比別人更真誠努力的人,的確總是可以成功。即使是最偉大的成就都是由一點一滴,微不足道的事情累積起來的。長遠的成功沒有快捷方式,心中時刻要有這樣的信念:隻要你不放棄,就不算失敗。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樂羊子,他想學習一門手藝,於是就出門離家,拜師學藝。但是,他學藝的地方離自己的家很遠很遠,他經常會想家,總想回家看看。
樂羊子的妻子非常勤勞,而且很明事理。有一天,她正在家中織布,眼看著就要織成一匹了。這時候,她見樂羊子忽然從外麵回來了,妻子覺得非常奇怪,心想:他剛走沒幾天,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拜師學藝這麼快就可以學成歸來嗎?於是,他就問樂羊子說:“你怎麼這麼快就學完了?”樂羊子回答說:“我還沒有學完呢,隻是在外麵離家太遠,我很想家,所以就回來看看。”妻子聽了他的回答後,非常生氣和難過,覺得自己的丈夫學藝不專心,不能善始善終。
他的妻子於是拿起一把剪子就把自己好不容易就快織成的布匹一下剪成了兩段,然後抬起頭語重心長地對樂羊子說:“這匹布是我辛辛苦苦,一點一點織了好幾天才織出來的,現在我把它剪成了兩段,就是說我以前的時間和辛苦全都白費了。我這樣做就是想讓你明白拜師學藝和紡線織布的道理是一樣的,中途停止就是半途而廢。”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覺得非常有道理,於是就離開家繼續求學了。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如果做事半途而廢,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去做,因為一旦半途放棄了,前麵的努力也就付之一炬。
鍥而不舍必定成功。相信自己,給自己規劃一個超出現有能力水平的更高目標,並為在未來某一時刻實現目標而傾盡全力。這樣成功或成績就會如期而至,自己的能力也能夠得到提高。
成功也是如此。成功的秘訣有千千萬萬,有人依賴背景,有人憑靠天賦,有人借助機遇……而他卻憑著一種“熬”的韌性,20年來潛心做了一件事,最終以一本小說在一夜之間躥紅網絡,紅透大江南北,取得巨大的成功。
他叫石悅,剛開始是某海關的一名小公務員,出名後被借調到北京海關總署下屬雜誌《金鑰匙》任編輯。幫助他迅速成名的正是那本由他撰寫、被千萬人追捧的曆史小說《明朝那些事兒》。
成名以前,石悅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平凡的家庭,平凡的長相,平凡的學習成績,無任何特長,唯一有點與眾不同的東西,就是他對曆史的癡迷。小時候,當別的男孩子整天拿著變形金剛、仿真手槍玩得歡快時,他卻對曆史故事書籍情有獨鍾,一套《上下五千年曆史叢書》是他童年、少年時形影不離的“好夥伴”。進入大學,許多同學忙著談戀愛、沉溺於各種網絡遊戲中,石悅仍然將自己的課餘時間全都交給了史書。隻要一有空,他就一頭紮進圖書館,如饑似渴地閱讀著一本又一本厚厚的史書。
成為公務員後,他從來不會像辦公室的其他同事那樣,一張報紙一杯茶地消磨著漫長的時光,他依舊躲進史書中與各朝各代的曆史人物交友為伴。下班後,他基本上沒有什麼休閑活動與社交應酬,而是常常將自己關在狹窄的房間裏,獨自沉浸在那些刀光劍影、富貴浮雲的曆史往事中,或者奮筆疾書地記錄著一些有趣的曆史故事。
直到有一天,一本名叫《明朝那些事兒》的曆史小說在天涯論壇、新浪網站風起雲湧,掀起一陣陣熱潮,深受廣大網民讀者熱烈追捧,每月的閱讀點擊率超過百萬。當許多出版商趕到石悅的單位爭相要和他簽訂出版合約時,大家才知道,這個平時毫不起眼、有點木訥內向的小夥子就是目前網絡中大名鼎鼎的當紅作者“當年明月”,這使得與他朝夕相處的同事們大跌眼鏡。
後來,有媒體記者向石悅討教成功經驗,他調侃地說道:“比我有才華的人,沒有我努力;比我努力的人,沒有我有才華;既比我有才華,又比我努力的人,沒有我能熬!”
這話回答得十分精彩,石悅的成功確實是熬出來的,正因為他20年如一日地耐得住寂寞,迷戀於曆史,才會換來今天的輝煌成就。做學問如此,在職場上打拚同樣如此。
做事虎頭蛇尾、半途而廢,但是這樣不僅僅完不成工作,它還有可能給人帶來心理上的挫折感,甚至可能使人養成虎頭蛇尾的工作習慣,而這將是個人最大的損失。它會吞噬你自動自發的進取之心,它會使你與成功失之交臂。
工作中,我們常常會有走投無路的時候,但請不要氣餒,無論多麼遙遠的夢想,隻要內心強烈地祈求,並自動自發地做事,鍥而不舍,我們就一定能夠成功。
提升地頭力:突破工作障礙
地頭力,是山東農村很流行的一個口頭語,指嫩芽拱開土地露出尖尖角的力量。將這個意思延伸出去,就是不受條條框框的約束,遇到問題就解決的能力。
京瓷公司的創始人稻盛和夫先生這麼解釋地頭力,“更為重要的是形成一個組織,一個整體的文化,一個整體的場,員工一旦進入這個場,就要盡最大努力釋放自己的創造力”。
李思林大學畢業之後在一家保險公司做業務代表。這是一項很讓人頭痛的工作,因為很多人都對保險業務員敬而遠之,所以,李思林的工作開展起來很困難。
辦公室的其他業務員整天對自己的這份工作抱怨不停,唯有李思林和他們不一樣。盡管李思林對現狀也不是很滿意,薪水不高,地位不高,但是李思林仍然感恩自己的工作,因為他知道,與其說是放棄工作,不如說是在放棄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沒人強迫你放棄自己,除非你主動為之。因為李思林相信,努力是沒有錯誤的,努力會讓平凡單調的生活富有樂趣。
於是,李思林決定竭盡全力做一次,如果自己仍然無法取得業績,再說放棄。於是,他主動尋找客戶源。他熟記公司的各項業務情況,以及同類公司的業務,對比自己公司和其他同類公司的不同,讓客戶自己選擇。雖然一些人很希望多了解一些保險方麵的常識,但是他們對保險業務員的反感使他們在這方麵的知識很欠缺。李思林知道這些情況之後,主動在社區裏辦起“保險小常識”講座,免費講解。
人們對保險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對李思林有了好印象。這時,李思林再向這些人推銷保險業務,大家沒有反感,而是樂於接受。李思林的工作業績突飛猛進,當然薪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成功,需要一點地頭力:用盡自己的力量解決受眾的問題。不竭盡全力地解決問題,就會麵臨著前怕狼後怕虎的局麵,最後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讓自己喪失了繼續千金前進的勇氣。所以,我們在工作中應該全力以赴地解決我們遇到的每一個問題,不到最後不放棄。
由於時代的變化,知識力已不再是智能能力中最具重要性的能力,而曾經不被人們重視的地頭力,卻厚積薄發,成為現代企業選用人才的基準之一。其原因在於,擁有地頭力的優秀人才潛能很高,無論投入哪個領域,都能迅速學會該領域的專業知識,而且也能預期這個人之後會有優秀的表現。此外,地頭力基本上也不會有陳腐過時的問題,它是一種曆久不衰的能力。
1.敢想:凡事想方法解決
成功的人總是相信凡事都有辦法解決,而且他們相信,解決事情都有更好的方法,所以,他們總是在不斷尋找出路的旅途中。
2.敢做:隻要能夠想到,就能夠做到
在各行各業中,不管是創新者還是追求其他方麵成功的人,想到就一定能做到。所以,很多人常會遇到這種看似不可能的事,用思想演繹種種奇跡。
3.敢堅持:對認定的事情堅持到底不放棄
正所謂“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正因為如此,成功的人麵對壓力和挑戰,總是能夠保持自己的雄心和壯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