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無奈的日子(1 / 2)

戲台裏麵傳出高低音樂器的樂聲;帷幕升起,走出四個人來,穿著五顏六色的戲裝,臉上塗脂抹粉,爬上通向戲台的陡峭梯子,在觀眾前站成一排,向群眾深深鞠了一躬.此時,交響曲嘎然停止。

這四位角色的鞠躬,贏得了觀眾的掌聲,然後在全場肅靜中,他們開始朗誦詩。觀眾更感興趣的是演員的服裝,而不是他們扮演的角色,這一點毋庸置疑.事實上,這是很對的。他們四個人身上穿著的都是半身黃半身白的袍子,不同的隻是質料而已.前麵一個穿的是金絲銀線的錦緞,第二個是絲綢,第三個是毛料,第四個是帆布。第一個角色右手執著一把利劍,第二個人手裏拿著兩把金鑰匙,第三個拿著一杆天平,第四個抄著一把鍬。這些標誌的含義顯而易見,不過,為了幫助那些可能還看不懂的思想懶漢們,特地在每個角色的袍子下擺上繡了幾個大黑字:錦緞袍子下擺上的字樣是:我是貴族;絲綢袍子的下擺上:我是教士;毛料袍子的下擺上:我是商人;帆布袍子的下擺上:我是耕作人.任何有判斷力的觀眾都能從四個人的衣著準確無誤地看出這四個人物的性別:兩個身上袍子稍微短一點的是男性,頭上戴著披風帽;兩個穿的袍子稍長一點的是女性,頭上都帶著帽兜。

除了缺少誠意,才會有人聽不明白詩的意義:耕作人娶了商人,教士娶了貴族;這兩對幸福夫妻共有一個俊美.金貴的嗣子,他們認為非給他娶個絕代佳人不可.於是他們浪跡天涯海角,到處尋覓這樣一個天香國色的美女.但象女王,公主,千金,這些漂亮的女郎等等,他們都沒看中,然後,耕作人和教士,貴族和商人,一起來到司法宮這張大理石桌子上麵休息,對著老實的聽眾,口若懸河,警句格言不絕.當時要是有人撿一點他們台詞去應付文學院的考試,詭辯也罷,決斷也罷,修辭也罷,行文也罷,一定能撈到學士帽戴一戴的.

“這一切確實非常好看。”布螺一旁的女士說到。

“誒?是啊是啊。”布螺懶得爭辯。

有個混身在群眾當中,衣服襤褸的叫乞丐,卻沒能撈到什麼油水,就是伸手到身旁別人的口袋裏,大概也得不到足夠的補償,遂靈機一動,心想何不爬到某個顯眼的位置,好吸引眾人的目光和施舍。因此,開場序詩剛念頭幾句,他就利用看台的柱子,爬到了一個下部連接欄杆和看台的簷板上,並坐了下來,故意露出其破衣爛衫,顯露其一道蓋滿整隻右臂的醜惡傷疤,以引起觀眾的注意和憐憫.此外,他什麼話也沒說。

看見種這新鮮的奇特景象,大廳中充滿了觀眾欣喜若狂的聲音,主管立即覺察到是怎麼一回事了。自然而然以為是膽大包天的乞丐在乞討,他氣炸了,叫道:警衛!趕快給我把這個怪物扔到河裏去!

整個劇院變得慌亂,主管感到害怕。

他大叫起來:“醜角競賽正式開始了!”

劇院裏的工作人員把幕布遮起來,調出了等候的演員們。

第一張露出窗洞的臉孔,眼皮翻起,呈現出血紅的顏色,張著大口,額頭皺得像腳上穿的騎兵的靴子,大家爆發出難以抑製的狂笑,接踵而來的是第二個.第三個,爾後又是一個,接著又再一個.笑聲,快活的跺腳聲,一陣高過一陣的始終不絕於耳,這情景給人某種飄飄然的特殊感覺,具有一種令人陶醉和迷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