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縣警察局長和瑪莎又去劇院了。一周以後那些演員再次出席警察局長舉辦的宴會。而且從這天起他們幾乎每天都來局長家,不是午宴,就是晚宴,而瑪莎也越來越迷戀戲劇,每天都去劇院看戲。
她愛上了悲劇演員菲諾根諾夫。有一天,一清早,當縣警察局長外出去迎接主教大人時,瑪莎同利莫納多夫的劇團一起出走了,而且在途中同自己的情人舉行了婚禮。演員們給他倆祝賀之後寫了一封令人動情的長信寄給警察局長。這封信是大家七嘴八舌編成的。
“你給他來些情,要繪聲繪色!”利莫納多夫給沃多拉佐夫授意說,“先給他來點恭維話……他們那些官場人物喜歡這一套……要再加些諸如此類的話……要讓他感動得流出淚來……”
給這封信的回信卻很不妙,縣警察局長宣布同女兒脫離關係,據他所寫,理由是她嫁給了“一個愚蠢的、遊手好閑的、沒有固定職業的霍霍爾霍霍爾是俄羅斯人對小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的蔑稱。”。
就在收到回信後的第二天,瑪莎給父親寫了一封信,內中寫道:
“爸爸,他指菲諾根諾夫。打我!請原諒我們吧!”
菲諾根諾夫打過她,那是在後台當著利莫納多夫、洗衣女工和兩名燈光師的麵打她的!菲諾根諾夫記得,他倆結婚前第四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同整個劇團住在倫敦大旅社;大家都在談論瑪莎,劇團的人主張他“冒一次風險”,而利莫納多夫則含著眼淚勸說他:
“失去這樣一個機會是愚蠢的,不明智的!要知道,為了弄到一筆錢,漫說是結婚,就是去西伯利亞也行!你結了婚,可以成立自己的劇團。到時可得讓我也加入你的劇團。那個時候,劇團的頭頭是您,可不是我了!”
菲諾根諾夫記得這些話,所以現在他捏緊拳頭嘟噥著說:
“要是他不寄錢來,我就把她揍扁了。哪怕讓鬼來扼死我,我也不許別人來耍弄我!”
劇團在離開某省城時,本想瞞著瑪莎一走了之。但瑪莎察覺到了,在車站響了第二遍鈴之後她趕到了火車上,當時劇團的人已經坐在車廂裏了。
“我受到了您父親的侮辱!”悲劇演員對瑪莎說,“我倆的關係一刀兩斷了!”
盡管車廂裏有許多人,但瑪莎還是彎下她那細細的小腿,跪倒在他的麵前,伸出雙手苦苦哀求。
“我愛您!”她哀求說,“不要趕我走,康德拉斯·伊凡內奇!沒有您我活不下去!”
她的懇求被接受了。劇團的人商量了一陣之後就把她留下了,還讓她在劇團裏專門演“跑龍套”的角色。這種角色通常是由一些年歲不大的女演員出演,她們常常是三三兩兩登台,沒有台詞……開始時瑪莎演一些丫鬟使女的角色。後來,在利莫納多夫劇團的台柱子別奧巴赫托娃夫人離開之後,瑪莎成了ingenue法語,扮演純情少女的主要演員。她演得不好:念台詞時口齒不清,舞台動作忸怩作態。但是很快她就演熟了,並且受到了觀眾的歡迎。但菲諾根諾夫卻很不滿意。
“難道這也算是演員?”他說,“要身段沒身段,要風度沒風度……無非就是……就是弄弄噱頭,出出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