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論修養:修養讓自己正氣凜然,讓世界雲淡風輕(1 / 2)

論修養:修養讓自己正氣凜然,讓世界雲淡風輕

用教育擺脫低俗

權力和財富已經成為飛黃騰達的標誌,功成名就的象征,因此人們對之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失敗者一無所有,勝利者則為所欲為,認為自己財大氣粗權柄在握,於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但這些所謂的勝利者們沒想到,他們以為掌控了權力和財富,卻不知權力和財富正在把他們的靈魂架空,讓他們成為淺薄無知的惡棍。如果沒有足夠的修養,有錢者和有權者根本就不能駕馭財富和權力,反而會成為它們的奴隸。隻有以平常心對待,打破唯我獨尊的牢籠,在取得了一定成績之後依然風輕雲淡,再接再厲樹立更新更高的目標,人們才能在從心所欲的同時又進退裕如。

所以,修養就像是人們品格的調節器,它能讓人摒棄極端傾向培養健全人格。如果一個人能夠通過讀書、旅行、獨居等方式了解人類智慧,升華情操,那他必然能接到來自智慧的啟示,擁有寬容的精神,樹立宏大目標,靜心觀察和思考事物不受拘束,參與社交活動而不會迷失其中。修養會賦予人一種浩然正氣,在遇到障礙或傷害的時候應對如流,無往而不利,在擅長的領域大放異彩。

修養不會與生俱來,隻有經過教育,人才能擺脫粗糙和低俗。柏拉圖曾說小男孩是所有動物中最危險的惡魔,英國詩人蓋斯科恩也認為,如果男孩不接受教育,那他的出生就是個錯誤,被人們譽為“現代人事管理之父”的羅伯特·歐文對教育的推崇更是溢於言表:“就算是一隻老虎,我也能通過教育把它變得善解人意”。

如果人們想用法律或政治手段克服人身上原始野性,那不過是緣木求魚,隻有用教育手段才能防患於未然,高瞻遠矚絕薪止火。教育給人以方法和工具,不斷讓自身更有修養,在麵對社會的時候坦然自若。

但有效的教育不僅僅局限在課堂,更不可能隻有書籍才能實現。偉大的著作能造就偉大的人,善於讀書的人往往也能有大成就,古希臘偉大政治家伯利克裏、哲學家柏拉圖以及後來的莎士比亞和彌爾頓等人,無不博學,嗜書如命,用書籍陶冶性情,並進一步增加學問。但是我們要知道,隻有在一個人也喜歡讀書的時候,書籍的作用才能得以發揮。如果一個人對讀書不感興趣,對束手束腳的校規校紀還有喋喋不休的老師極其反感,詩詞格律或是文法邏輯都沒法讓他安心學習,那他也有其它的途徑獲取知識,得到修養。無論是沉思、騎馬、航海還是看起來有點不務正業的舞蹈、服裝都可以是知識的源泉,隻要他天性淳良,善於學習且氣質高貴,那這些課本之外的老師同樣能給他一片新天地,打開眼界,修身養性,而且效果不亞於書本。

想加快教育的進程,更快提高修養,城市是最佳選擇。

城市裏車水馬龍,人們來自五湖四海,不同的言語和風尚在城市裏競相上演,給人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尤其是城市裏的社交場合,人們經常能遇到博學多識而且超逸絕倫的人,他們高貴而優雅,男人大度而紳士,女人娟好靜秀,知書達理。禮貌是不言自明的生活必需品。富勒在認真研究了歐洲國家關係之後甚至得出這樣的結論:“西班牙人感受到了德國納塞公國公爵的教養和禮貌,所以公爵每次脫帽行禮都讓西班牙人無比激動,一些人因此而離開西班牙到德國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