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論舉止:一顰一笑,都是生命在表達(1 / 2)

論舉止:一顰一笑,都是生命在表達

用魅力征服他人者令人欽慕

生命需要被表達,但表達的手段豐富多樣,最常用者為語言,舉止是可以和語言平分秋色的表達方式,是無聲的語言。雖然雕塑不能開口說話,但雕塑的姿態動作都在向人們傳遞著某種信息,作用大過語言描述,此時無聲勝有聲,雕塑是這樣,人也同理。

就像煮出完整的雞蛋需要用恰到好處的火候,人們在交往中也需要掌握好行為的分寸和尺度,運用得當可以讓交流和溝通效率大增,發揮令人意想不到的功效。曆史上那些封建王國或者共和製國家,得體的舉止都是所有階層夢寐以求擁有的能力,並寄望於因為良好的舉止獲得其它人的好評,為晉身鋪路,為揚名打基礎。無論是容易害羞的男孩或者靦腆的女孩,要想改變他們不盡如人意的舉止,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們送到充滿各種活動的社交場合去,讓他們學習馬術等技能,並且讓有名望有地位的人進行指導,那他們漸漸就能具有談吐高雅、舉止合宜的能力。

在人類發展早期,語言並不成係統,而道德觀念尚在萌芽狀態,人們之間的交流大多通過麵部、肢體的改變來實現,特定的動作傳達著一定的態度,長期沉澱就成為人們約定俗成的禮節。正是這些姿態慢慢塑造人的文明,不雅觀的舉止被淘汰,具有美感的動作傳承下來,人類得以擺脫動物原始形態的束縛,變得清潔衛生、輕鬆愉悅。到了現在,良好的舉止自然而然成為社交的重要內容,與人交流時能發揮事半功倍的作用,用非凡的魅力征服當事人,甚至讓旁觀者都為之叫絕。如果一個男孩有了得體的舉止,再配合高雅的談吐,那他就掌握了獲得財富和地位的力量,讓自己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我們不可能指望法律能窮盡生活的方方麵麵,為每一項行為都確立準則,也不能指望法律會懲罰那些粗俗成性、浮華輕佻的家夥。這些人會像髒兮兮的流浪狗一樣到處留下肮髒的痕跡,而那些對社會規範的存在心存不滿,到處挑剔社會規範不是的人則像無知的馬,總是用難聽的嘶鳴聲表達自己的意見。那些本身舉止粗俗的人會把魯莽視為不拘小節,在妨礙了別人之後不以為意,反而能大言不慚地挑別人的毛病……這些行為不是法律所能製止的,當然更不是法官所能糾正的,但是為了盡可能減少這些行為,我們還要仰仗規範。這樣一來,類似於圖書館裏“不得大聲喧嘩”、旅館手冊中“請大家保持整潔,愛護衛生”、桌椅上“不能隨地吐痰”的標語原本是不需要的,但要是把這些標語都撤下的話,那些粗俗的人必然變本加厲,讓公共環境更加難以入目。

舉止外界傳遞著人的精神和修養

那些閱曆豐富的人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就把一個人的性格、好惡了解得八九不離十,他們所憑借的隻是那個人的肢體動作還有麵部表情。人的身體就像一架透明的鍾表,無論裏麵的機械如何複雜,身體上的動作總會通過一些細微的舉止“出賣”人的精神和風格品位,而眼神和表情在暴露一個人的修養和品位方麵最為直接,眼神和表情就像日內瓦的湖麵,可以清晰地映出人在湖邊的倒影,人們甚至能從一個人的眼睛裏判斷他說的話是否屬實,是否真實地表達了他當時的情感,可以從隻有幾平方英寸的臉上讀出一個人的經曆和內心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