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論力量:生命的意義在於對力量的追尋(1 / 2)

論力量:生命的意義在於對力量的追尋

健康體魄是力量之源

力量是難以界定的概念,炸藥能開山裂石,刀斧能劈柴割肉,拳頭能打人防身……但力量絕不僅僅隻有這些形式。如果把所有的力量列出一份清單的話,必然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大部頭著作,《聖經》也將難以望其項背。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力量,這樣的追求其實就是生命意義所在。我們也會把一起可利用的資源都轉換為力量,最終體會到生命的樂趣。

力量的形式千變萬化,但最有力量的人毫無例外相信因果循環。在這些人眼中,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事物之間不存在所謂的僥幸,也沒有絕對的偶然,每一件瑣事背後都有法則在作用,每一次努力都在為將來做出鋪墊,每一個瑣碎的細節都可能在將來的某個時候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最有力量的人也因此而獲得成功,因果報應的信念支撐了他們的每一次努力,是他們勤奮的動力。作為這些人的代表,拿破侖就認為要想取得偉大成就,就必須尊重代表了因果的規則,隻有篤信因果的人才能把力量發揮到充分的程度。

發揮力量還需要有一定的基礎,最重要的就是健康。旺盛的生命力給人戰勝艱難困苦的信心和最為有力的保障,要想成就大業,也必須仰仗強壯的身體。身體健康的人可以在利用一切條件方麵得心應手,像奔湧不息的泉水,灌溉滋潤自己和他人的生活,人一旦體弱多病,馬上愁腸百結軟弱無力,健康已經變得陌生,而財富和運氣也會漸行漸遠。健康的力量在重要性方麵不言而喻,是所有成功得以實現和維係的根基。

航海家和探險家埃裏克的航海征程讓人為之鼓舞,但是如果在離開格陵蘭島的時候不過30來歲,擁有強壯的身體和充足的睡眠,那到達紐芬蘭大有希望,如果是比埃裏克更為健壯的厄恩和索爾芬進行這次航海,那麼他們很可能繼續航行成百上千海裏,最後抵達新英格蘭。可見身體的健康是力量最為可靠的來源,是一切豐功偉績的保障。我們會麵臨很多的困難和挫折,也需要像樹木一樣不斷吸取新東西,有的時候還需要對自己的徹底改造,就像修剪、嫁接樹枝。不過隻要我們有了健康,像樹一樣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那麼惡劣氣候、貧瘠的土地都不足以構成威脅,甚至對肥料的要求也可以降到最低。

因為性格上的不同,人們運用力量還有對力量的理解都各不相同,在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方麵程度各異。一些人內向而弱勢,在麵對競爭的時候惴惴不安,很快就判定自己在競爭中毫無勝算。而那些積極果敢的人則遇強則強,意誌堅定,態度沉穩,主動出擊,並因為發起並最終完成一些偉大的舉動被後人敬仰,當世稱頌。拿破侖用幾百萬雞鳴狗盜之徒組成軍隊取得大量勝利就是例證,而毫無藝術基礎的土著人米歇爾·安吉洛在來到藝術殿堂後,因為積極而主動,突然福至心靈,采集彩色泥土,畫出了風行於世的作品。

無論一個人的性格偏向於主動型還是被動型,他是否具有百科全書一樣的知識儲備,甚至豐富的經驗也不算太重要,在他麵臨激烈甚至殘酷競爭的時候,他都需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用堅定的意誌、沉穩的態度去麵對。他還要敢於向看起來最不可能戰勝的敵人挑戰,不到最後一刻不輕言放棄,在決出最有實力的人之前永不認輸。

積極的心態是極大的正能量

積極的心態讓力量常常與人相伴,但積極的極端狀態就是到處淺嚐輒止,對一件工作心不在焉,而是整天做著白日夢,幻想自己又在某些方麵找到了樂趣。事實上,成功的人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他們知道任何夢想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而專注無疑是最鋒利的力量。無論想象如何精彩、計劃如何周密,不付出行動,不心無旁騖地堅持,那這個人永遠不可能有所成就。詩人坎貝爾曾說過,推動一個人前進的繆斯女神不是靈感,不是優越的條件,而是不顧一切沉浸其中的專注。一位畫家曾對很多人失敗的緣由做過精彩的總結:“這些人之所以虛度歲月,一事無成,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夢想,恰恰相反,因為他們太會做夢了,以至於忘了夢想是需要用行動才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