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在別人問到他如何能取得如此讓人望塵莫及的成就時,隻是簡單地告訴別人,因為他總是在盤算著如何開展接下來的工作。被譽為“國際金融之父”的羅斯柴爾德創造了號稱“第六帝國”的金融偉業,對年輕人以及所有想成功的人的告誡是——堅持做好自己的釀酒廠,不要首鼠兩端,無論你的職業是商人、律師、銀行家,要想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集中全部精力是唯一的秘訣。而古希臘的伯利克裏之所以能成為享譽古今的政治家,也是因為持之以恒的專注,普魯塔克曾對伯利克裏專注的品質有過形象的描述:“他永遠奔走在市場通向市政大廳的大街上,謝絕了所有宴請和聚會,在整個執政生涯中,他風雨無阻,心無旁騖。”
那些聰明人之所以終生湮沒無聞,罪魁禍首多是他們性格中的輕浮善變,不願意為某項工作放棄誘惑。如果是一個具有行動力的人,會馬上選擇一條道路走下去,而那些雖然有遠見而且博學的人,始終徘徊在想法和行動的過渡地帶,也就永遠隻能沉浸在自己的夢想之中。隻有投身於最為關鍵的實質部分,人們才得以擁有力量,開創事業。如果我們不能短時間內就作出明智的決定,那麼有一個稍次一些的決定也好過無休止的猶豫,一個好的議員不需要對所有的理論都爛熟於心,但是他應該具有拍板定案的能力,就像法官不應該被細碎的辯詞所困擾,他應該著力於那些一針見血的材料,而那些能打贏官司的律師更不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他們會避開那些沒用的口水話,直指能左右辯護勝利與否的證詞。
專注還需要輔之以大量練習,把陌生的事物變得熟悉,把原本笨拙的動作變得輕車熟路,這一原理來自物理上的電流實驗。那種突然產生的電火花能量巨大,一瞬間就能引燃大量可燃物,但這樣的能量是極其短暫的,那種穩定的電流不具備電火花的能量,但持續不斷的電流供應讓它具有了比電火花更大的價值。畢福德上校在西點軍校工作的時候,用鐵錘猛烈敲擊加農炮的炮耳,又連續不斷地發射炮彈,當炮耳被砸爛,炮膛被炸裂的時候,有人問畢福德上校是不是最後的一擊和最後一炮在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畢福德上校告訴這人,每一次的敲擊和發射同樣重要,隻要有不間斷的反複動作,炮耳遲早會爛,炮膛早晚會裂。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過:“成功靠的不是天賦,而是日複一日無休止的練習。”我們當中的成功人士,在天賦方麵平淡無奇,但最終超過了很多才智之士,而且成為行業領袖,秘密就在這裏,特別是文壇領軍人物,通常都不是文藝圈中最為才華的,但他們的堅持造就了他們今天的地位。溫德爾·飛利浦成為家喻戶曉的演說家,那是14年不斷練習的結果。約翰·肯布爾也認為,技術如何純熟的業餘演員,在蹩腳的專業演員麵前都不值一提,因為專業演員有大量反複的練習為後盾。同理,就像巴茲爾·霍所言,最優秀的誌願軍,因為缺少專業訓練,在戰鬥中必然敗給職業軍隊……做一個總結的話,我們可以重複亨利八世的名言——通向成功的唯一路徑是勤奮,而要義在於反反複複地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