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英國文藝複興時期文學(2)(2 / 3)

在朱麗葉的墓穴旁,羅密歐殺死了阻攔他的帕裏斯伯爵,挖出了朱麗葉的屍體。悲痛欲絕的羅密歐一心想與朱麗葉在一起,便在吻了朱麗葉之後,飲毒自盡。當神父趕來時,麵對的隻有羅密歐和帕裏斯伯爵的屍體,此時,這裏的人逐漸增多,神父為了避嫌,離開了現場。醒來後的朱麗葉見到羅密歐的屍體,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也拔劍自殺了。

悲劇發生後,神父向蒙太古家族和凱普萊特家族講述了發生在羅密歐和朱麗葉身上的故事,兩個家族的家長悲痛之餘,也消除了對彼此的仇恨,並在城中為羅密歐和朱麗葉各建了一座金像。

這部戲頌揚了對愛的忠貞及對幸福的追求。盡管是個悲劇,但字裏行間充滿了樂觀的精神。

《哈姆雷特》

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的父親突然去世,不到兩個月,他的母親便與國王的弟弟——新的國王克勞狄斯結婚了。父親去世,母親再婚,自己也沒有繼承王位,這一連串的打擊讓哈姆雷特深受刺激。

本來就懷疑父親死因的哈姆雷特得知父親的靈魂出現在城上,為了查明靈魂的真假,哈姆雷特來到城上,果然見到了父親的靈魂。父親告訴他克勞狄斯是如何害死他,篡奪王權,霸占嫂子的。父親讓哈姆雷特一定要為他報仇。

為了不讓克勞狄斯發現他的複仇計劃,哈姆雷特裝瘋賣傻,同時,他也不得不疏離他深愛的奧菲利婭。哈姆雷特性格憂鬱,總是在采取行動和深思熟慮之間進退兩難。這使得他的複仇計劃總是遲遲得不到徹底的施展,反而給了克勞狄斯害他的機會。

經過一番波折,雖然哈姆雷特殺死了克勞狄斯,但他自己也因為被克勞狄斯設計陷害而中毒去世。

在該劇中,莎士比亞成功地塑造了陷入艱難困境,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的貴族英雄哈姆雷特。莎士比亞戲劇化地展示了他所處的世界,讓人們感受到個人與社會邪惡力量之間的尖銳衝突,並感受到莎士比亞理智的現實主義精神。

10.彌爾頓(1608—1674)

約翰·彌爾頓於1608年12月出生於倫敦的一個清教徒家庭,父親是一名學者型商人。彌爾頓從小受到很好的古典教育,剛滿十歲就能寫出一些不錯的詩歌。也因為他經常學至深夜,對他以後的身體影響極壞。

青年時代,彌爾頓就讀過聖保羅學校和劍橋大學。大學畢業後,彌爾頓回到父親在鄉村的住處,潛心研究語言、文學、科學、神學和音樂。為了拓寬視野,彌爾頓特意進行了歐洲之旅。

當旅遊至意大利時,彌爾頓聽說英國國內階級矛盾日益嚴重,隨時可能爆發戰爭。以“為人類自由而戰”為己任的彌爾頓立刻放棄了旅行和寫詩的計劃,回到了英國。在此期間,彌爾頓完成了《快樂的人》《沉思的人》《科馬斯》《列西達斯》等作品。

回到倫敦以後,彌爾頓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運動中,寫出了大量的擁護人民自由的政治性小冊子。在隨後的時間裏,彌爾頓分別出版了攻擊英國新聞審查製度的《論出版自由》,主張處死查理一世的《偶像的破壞者》,為此迎接共和與革命的到來的《為英國人民聲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