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英國文藝複興時期文學(2)(3 / 3)

1649年,國王查理一世被斬首。彌爾頓因其在政治運動中的表現,當選革命領袖奧利弗·克倫威爾成立的新政府的拉丁文秘書。上任後,彌爾頓連續三年間不辭辛勞地寫出了大量捍衛共和國的文章,終使他積勞成疾,雙目失明。即便如此,彌爾頓仍采用口述的方式繼續工作。雪上加霜的是,不久之後,彌爾頓的妻子便因病去世,留給他三個孩子,最大的也不過六歲。

1660年,查理二世王朝複辟,彌爾頓受到迫害,被沒收財產,還一度被監禁,經馬韋爾等人的求情才被釋放。至此,他所有為人權而戰的努力與犧牲都化作了廢品,著作亦被焚毀,生活十分貧困。但彌爾頓並未對此感到憤怒或哀傷,他重拾早年的“創造流芳百世的史詩”的夢想,並著手開始創作。

此後,彌爾頓閉門居家,因雙目失明,隻好采取口述,由他的女兒或來訪的朋友代寫的方式進行創作。就是在這種艱苦的情況下,彌爾頓於1665年完成了《失樂園》(1667年出版),次年又開始創作《複樂園》。六年後,他最後一部重要作品,一部希臘式的古典悲劇《力士參孫》問世。1674年11月8日,彌爾頓與世長辭。

縱觀彌爾頓的一生,無論寫詩或作文,他都做到了他說過的一句話:“欲在今後寫好高尚事物而不至於一事無成,首先本人應是一首真正的詩,即最好最高貴的東西的組合和模式……”

彌爾頓的作品特點

彌爾頓深受希臘古典文學和拉丁文學的影響,作品是其對《聖經》等素材進行了自由、大膽和富於想象的加工而形成的。著重強調了宗教與美德在訓練道德判斷力方麵的重要性,“為促進真實和實質性的自由之進步作貢獻,這種自由不應從外部而應從人的內心去尋求”。

彌爾頓的代表作《失樂園》

在被上帝打入地獄後,一心想複仇的叛逆天使撒旦,附身於蛇的身上,引誘對自身欲望困惑和饑餓的夏娃偷吃了上帝禁吃的善惡樹上的果子。之後,天地為之改變,人與上帝之間也產生了罅隙。上帝得知真相後,懲罰撒旦成為隻能用肚子爬行、鑽洞吃土的長蟲,將人類趕出了伊甸園。

當懲罰來臨時,亞當自覺地選擇了人類的愛情,放棄對上帝的服從。正視這種“錯誤”行為體現了亞當的偉大之處。雖然人類的沉淪是最大的悲劇,但同時,在沉淪中也發現了人性。

作者在長詩中讚揚資產階級革命者反抗封建專製的鬥爭,撒旦成為反抗精神的化身。

《力士參孫》

作品取材於《舊約·士師記》。作品中,以色列人在被迫害的情況下,仍堅持自己的理想,這也象征了彌爾頓追求真理的一生。力士參孫在敵人的殘暴和奸詐之下,被妻子出賣,又被敵人挖掉了眼珠,但他仍堅持革命,最終與敵人同歸於盡。這個故事既是彌爾頓生活經曆的寫照,也表現了階級革命者奮鬥到底的決心。新古典主義時期文學背景簡介英國文學的新古典主義時期是從1660年的斯圖亞特王朝複辟到1798年華茲華斯和科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謠集》為創始標誌的浪漫主義時期為止。

這段時間內,英國社會矛盾交織,既有階級之間的矛盾、教派之間的矛盾,也有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和黨派之間的鬥爭。在這些矛盾下,注定了這是一個充滿了多種矛盾和多種價值觀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