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蕭森,仙蹤神韻(2 / 2)

史料《浮山誌》上有一段文字記述:羅浮山皆山鬆,惟酥醪觀前大池左右有水鬆二株,高十餘丈,繁枝密葉,蒼翠下若幡幢然,柯善智師手植。柯善智師,即酥醪觀道長,於清代雍正五年(1727),在酥醪觀門前親手栽植了這兩棵水鬆樹。據報道,右側的那一棵水鬆收藏在東莞市的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古樹博物館。另一棵水鬆樹,據當地的老百姓說,很久前已枯死,被用作柴火。對此,一些學者文人都難免有一點兒傷感。

鬆樹是羅浮山之神。羅浮山四百三十二峰,峰峰有勁鬆;羅浮山九觀十八寺二十二庵,觀觀有青鬆,寺寺有鬆柏,庵庵有鬆林。棵棵鬆樹如支支神奇的彩筆,為五百裏羅浮抹上了生命的色彩。於是,景美了,石奇了,山活了,風動了,霧飄了,雲湧了,雨多了,泉響了,人富了……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美麗的圖畫令人陶醉,引人遐想。

三喻高純尊貴。中國古代有崇尚黃色的傳統,並以黃色最為尊色。所以,桂花最能代表這一寓意。桂花,樹形挺秀端莊優美,桂花芳香馥鬱,象征高純尊貴。在羅浮山的每一個道觀都種有桂花樹,每逢金秋時節,一縷縷的桂花香氣在道觀中回蕩。桂花不但香,而且美,青翠欲滴的綠葉間,鑲嵌著一簇簇黃色的小花,真是“野密千層綠”、“花開萬點紅”,如繁星點點,分外妖嬈,無怪乎前人要稱譽桂花樹獨占三秋壓群芳。衝虛觀殿內有一株明代的丹桂樹,桂子飄香,香遠益清,襯托出古觀的長盛不衰,道統源遠流長。

四喻高潔無瑕。梅花與道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在道教中處於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既是得道高士的化身,又幾乎成了道教的代名詞。梅花經苦寒而溢芬芳的本性與道教清修苦練的教旨相符。人道梅花是“水月精神玉雪胎,乾坤清氣化生來”。梅花曆來是高潔之士的象征,它那種不苟世俗、不憚威壓、不媚權貴、堅貞不屈的氣節,那種澄澈光明、獨守清真、孤高卓絕、超塵脫俗的情懷,與道教崇尚淡薄適意、清靜安寧、返璞歸真、不為功名利祿所羈絆的境界是一致的。梅花那種耐苦寒、守孤寂、依然“香如故”的精神,也正是道教所追求的。

種梅、賞梅,是道教道士的習俗。《羅浮山誌》載:衝虛觀殿階古梅,傳是葛洪手植,芳烈異於凡梅,鐵幹虯枝,堅瘦如削,真千年物。可見,道觀前麵種梅,早在東晉鹹和年間葛洪就開此先例。

自古以來,梅花是羅浮山一大特色景觀。羅浮山的梅花,之所以盛名,因其有《趙師雄夢醉憩梅花下》的美麗傳說:“隋開皇中(581—600),趙師雄遷羅浮。一日天寒日暮,於鬆間酒肆旁舍,見美人淡妝素服出迎。時已昏黑,殘雪未消,月色微明。師雄與語,言極清麗,香氣襲人。因與之扣酒家門共飲。少頃見一綠衣童來,笑歌戲舞。師雄醉寢,但覺寒風相襲。久之東方已白,起視乃在大梅樹下,上有翠鳥啾嘈相顧。日落參差,但惆悵而已。今其處號梅花村。”此後,羅浮山的梅花村成為文人墨客到羅浮必憑吊之處。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一生宦海浮沉。宋紹聖元年因上書哲宗皇帝,再次貶謫嶺南。一日,來到羅浮山中,想到隋開皇年間貶官趙師雄在荒郊鬆林間月下巧遇梅仙的故事,不覺神思恍惚,寫下了著名的詠梅詩: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紛紛初疑月桂樹,耿耿獨與參橫昏。這裏,既讚美了梅花冰清玉潔、清麗溫婉的品格,也道出了詩人日暮天寒獨對參星時的落寂與淒涼。蘇東坡為什麼對羅浮山的梅情有獨鍾?正是羅浮山梅花淩寒獨自開的品格觸動了他心靈深處的那根弦,情緒才會流露而出。

羅浮山神奇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其物華天寶兼人傑地靈的特質給世人留下了極大的想象空間。作為中華民族大好河山的瑰寶,令人神往。每當我走進鍾靈毓秀、自然天成的羅浮山,漫步在莊嚴肅穆、高雅幽靜的寺觀園林時,她的玄妙、空靈和神韻,便在我的心中縈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