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是孩子一生的標杆 ——東子
愛迪生的母親南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愛迪生自小有兩大障礙,一是沒有學曆,另一是耳背。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沉淪,而是成長為世界曆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家和企業家。他一生留下了1093件發明,我們現在生活中使用的東西,有很多都是愛迪生發明的。愛迪生的成功,全都是得益於他母親對他的早期教育。
愛迪生的父親塞繆爾與母親南希於1828年結婚。南希是蘇格蘭裔的加拿大人,婚後共育有七個孩子,愛迪生是最小的一個。
愛迪生小時候長得很難看,尤其頭發十分稀少,而且身子也很瘦小,看上去有些弱不禁風。
幾乎所有看著愛迪生長大的鄉鄰都證實,愛迪生小時候對所有的物體都感興趣,常常試圖用手去抓這抓那。在他3歲時就會看到他靜下來像大人一樣思考,並學著大人用手指理他的頭發。
愛迪生開始張嘴說話時總喜歡問這問那。他提出的一些問題雖然不重要,但都不容易回答。由於他問的問題太多,他家的大多數成員甚至都不想回答,但他的母親是個例外。
一次愛迪生問父親:“為什麼刮風?” 父親回答:“愛迪生,我不知道。”
愛迪生又問:“你為什麼不知道?” 父親說:“你問你母親吧。”
愛迪生便找母親問去了。後來南希對丈夫說:“你不能總對孩子說不知道,要盡量回答他的問題。”
愛迪生不但好奇愛問,而且什麼事都想親自試一試。有一次,到了吃飯的時候,母親不見愛迪生回來,很焦急,便四下尋找,直到傍晚才在場院邊的草棚裏發現了愛迪生。
母親見他一動不動地趴在放了好些雞蛋的草堆裏,就非常奇怪地問:“你這是幹什麼?”愛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雞呀!”
原來,他看到母雞會孵小雞,覺得很奇怪,總想自己也試一試,便自己孵起了小雞。母親一看大笑起來,告訴他,人是孵不出小雞來的。
“為什麼母雞能孵小雞,我就不能呢?” 母親便把人不能孵小雞的原因講給他聽。愛迪生很佩服母親的學問。
由於愛迪生對許多事情感興趣、去探索,所以他經常會遇到危險。一次,他到儲藏麥子的房子裏玩,不小心一頭栽到麥囤裏,麥子埋住了腦袋,動也不能動了,差一點窒息而死,幸虧被人及時發現,才幸免於難。還有一次,他掉進水裏,結果像落湯雞一樣被人拉了上來。他自己也受驚不小。4歲那年,他想看看籬笆上野蜂窩裏有什麼奧秘,就用一根樹枝去捅,結果,臉被野蜂蜇得紅腫,幾乎連眼睛都睜不開了。
後來愛迪生的父親塞繆爾做屋瓦生意,愛迪生便經常到父親的碾坊去玩。一天,他到溫切斯特的碾坊,看見溫切斯特正在用一個氣球做一種飛行裝置實驗,這個實驗使愛迪生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裏充滿了氣,一定會升上天,那該多美啊!
幾天以後,他把幾個化學製品放在一起,叫他父親的一個傭工奧茨吃化學製品後飛行。奧茨吃了愛迪生配製的化學製品後幾乎昏厥過去。愛迪生還認為奧茨飛不起來是奧茨的失敗,不是他愛迪生的失敗。
這次事件不僅使愛迪生的父母感到頭痛,同時也震驚了附近孩子的父母,他們紛紛警告自己的小孩說:“不要和愛迪生玩!” 小孩子們聽了父母的告誡,都不敢再和愛迪生在一起了,即使愛迪生邀請他們,他們也隻是以畏懼的眼光看著他,一步也不敢接近。
愛迪生7歲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對他的發展有較大影響的事件。1854年,伊利湖南岸沿湖鐵路通車,使得米蘭運河的商船生意大減,並使生意的內容也開始發生變化。父親的屋瓦生意已沒有辦法再維持下去,因此他們的生活日漸困苦。為了另謀發展,愛迪生一家又再度遷居了,最後他們在密歇根州休倫定居下來。
搬到這裏不久,愛迪生就患了猩紅熱,病了很長時間。因此,他的母親在那一年沒有送本該上學的他去上學。他隻好留在母親身邊,獨自一人玩耍。由於這一場猩紅熱,愛迪生的一隻耳朵聾了。
塞繆爾在休倫新買的房子建在鬆林中的高地上,塞繆爾在這裏經營小麥買賣,也種植蔬菜。他把蔬菜和果園裏生產的水果一起賣到市場,生意做得很大。雖然不再是米蘭的富商,但維持一家三口的生活是綽綽有餘。
這時,7歲的愛迪生對工作發生了興趣,他想自食其力。他對父母說:“我想到鎮上去賣菜。”父母起初不同意,由於愛迪生向父母再三作出承諾,表示願意吃苦,一定要幹到底,父母也就答應了。
愛迪生用車子載著家裏所種的菜到鎮上去賣。愛迪生為人老實,不好的東西不賣出去,價錢一般也比別人的便宜,於是生意不錯。過了一些日子,愛迪生又從別的農家買進水果去轉賣。生意越來越興隆,愛迪生一個人忙不過來,還雇了一位少年來幫忙。愛迪生做賣菜生意,一年多就賺了500多美元。
愛迪生在8歲時才開始上學念書。進的那所學校隻有一個班級,校長和老師都是那位恩格爾先生。學校課程設置呆板,老師還經常體罰學生。老師講課枯燥無味,引不起愛迪生的興趣。因此,他從來沒有好好地坐在椅子上過,老師在講台上教課,他就在下麵走動,有時還跑到外麵去。有時候,他會收集附近人家丟棄的物品,而製造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帶入教室,整天就玩這些東西,完全不注意老師在台上講些什麼。長期下來,老師感到很頭痛,因為他往往妨礙別人上課。
愛迪生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個性依然沒有改,且對於課業方麵的問題非常固執,一個問題未獲解答,他就不會繼續做下道題目。因此,不了解他個性的老師便把他當作是一位“遲鈍”的學生,斥他為“糊塗蟲”、“低能兒”。一次,在上算術課的時候,教師講一位數的加法。許多學生都安靜地聽講,隻有愛迪生忽然舉手發問說:“二加二,為什麼等於四?”老師被問得張口結舌。
不久老師把南希叫到了學校,對她說:“愛迪生這孩子一點不用功,還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問題。昨天上算術課時,他居然問我二加二為什麼等於四,你看這不是太不像話了嗎?我看這孩子實在太笨,留在學校裏隻會妨害別的學生,還是別上學了吧。”
南希非常生氣地說:“我認為愛迪生比同齡的大多數孩子聰明,我會教我的愛迪生,他再也不會來到這裏!”
當南希攜著孩子走出校門時,覺得一陣心酸,眼裏不覺掉下淚來。她始終不承認自己的孩子是低能兒。因為這時她正做女子學校的教師,是一個富有教育經驗的人。據她平日留心觀察,愛迪生不但不是低能兒,而且時時表現出非常優秀的品質來。在受了這種刺激以後,愛迪生的母親決心全力教育愛迪生,要使他成為世界上第一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