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培育名人的母親榜樣(3 / 3)

霍母雖不識字,卻精明能幹。霍母沒有文化,她深深懂得沒有文化的難處。她非常希望英東從小好好讀書,學成後找到一份體麵的工作,過上好日子。

霍英東6歲開始上學。入學前,母親為其舉行了啟蒙儀式,煮了三個紅皮雞蛋,說吃下去,升學考試能夠連中“三元”。同時,她又用棋子餅和蔥供奉孔子,祈求聖人賜給霍英東以聰明。

霍英東進了帆船同業義校。那是一所免費學校。為了激勵英東認真讀書,霍母晚上有空,經常對英東講述她小時候聽到的發奮讀書的故事。英東很懂事,珍惜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他用功讀書,成績優良,在義校讀到三年級時,轉入敦梅小學。這所學校是要收費的,但有一個免費班,隻招收30人。應考學生必須寫一篇作文,擇優錄取。霍英東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

1936年英東13歲,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著名的皇仁書院。這家書院雖收費昂貴,但為了兒子的前途,霍母起早摸黑的打拚,同時又省吃儉用,竭力讓兒子能交上學費,繼續完成學業。

霍母既為英東的自強上進、成績優良而感到高興,同時又嚴加管教,對他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使兒子認識到貪玩有害的道理,霍母曾多次把英東叫到麵前,提出嚴厲的批評,並啟發英東克服貪玩的毛病,做到合理支配時間,把書讀好,將來幹一番大事業,為窮苦人家爭口氣。這使霍英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並為後來事業的成功奠定了思想基礎。

霍英東在皇仁書院讀到第三年,高中快畢業了,不料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侵略者進犯香港。皇仁書院被迫停辦,霍英東的學業就此中斷。美好的願望化為泡影,霍家母子傷心極了。

香港被日軍占領後,百業蕭條。香港一夜之間變成了人間地獄。經受過天災考驗的霍母,在人禍麵前也毫不畏懼。她決心帶領子女渡過難關。在靠變賣衣物度日也難以為繼的情況下,霍母和三個子女四處尋找代食品,比如木薯粉、番薯藤等,經過自己加工後當食品。到後來,就連這些代食品也難以弄到,饑荒到了吃上頓愁下頓、度日如年的程度。

為了活命,霍母隻好同意霍英東去賣苦力。她幫兒子找的第一份差事是在一艘輪船上做鍋爐加煤工。那時霍英東18歲,由於營養不良,麵黃肌瘦,而燒鍋爐又是一項力氣活,雇主見他難以勝任,沒幹多久就將他辭退了。

擺在霍母麵前的難題,是如何找到一條出路,以解決生活來源和霍英東的就業問題。於是,又想辦法開店經商。但開店談何容易,租房,辦貨,要有足夠的資本,自己的一點積蓄已在糧荒之中用光了,獨家經營肯定是難以辦到的,隻有聯營才有可能。霍母和霍英東反複商量後,決定聯營開辦雜貨店,甘冒風險。

霍母很有活動能力,且有一定的號召力。她傾其所有,聯絡了13戶水上人家,集資數千元,開了一家雜貨店,取名“有如”。

合夥人都不識字,一致同意讓霍英東來管理店麵。英東念過十一二年書,記帳、算帳正好派上用場,而且大家都信得過他。

這家雜貨店很小,門麵不到一丈寬,但地點好,原是香港最早的商業區,就在市場旁邊,買賣方便。沒想到,這家小店卻成了霍英東一生從事商業活動的開端。

霍母開辦這個小雜貨店,使霍英東得到極好的鍛煉,為他以後步入商界,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獨樹一幟的大企業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霍母在極端艱難困苦之中,把小兒子霍英東一手撫養成人,培養他讀書並教他經商之道,使其成材。可以說,沒有霍母的精心撫育,就不會有後來的霍英東!霍母,真是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母親!

胡雪岩的母親教育:讓孩子擁有良好品行

經常看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的家長,可能知道一個名字“胡雪岩”。但是還會有些家長會這樣問:胡雪岩是誰?

東子告訴你:他是中國晚清時期的一個非常著名的傳奇人物,他出身貧寒,卻成為當時中國最有錢的巨商富賈;慈禧太後賜他黃袍馬褂,被人們稱為紅頂商人。

家道衰落和父親的去世,讓胡雪岩很早就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他8歲就開始替人家放牛。

胡雪岩自幼喪父,所以他的成長和教育都離不開他的母親。他母親是個大字不識一個的中國傳統女性,但是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給胡雪岩樹立了很好的榜樣。胡雪岩的母親善良、勤儉、和鄰居和睦相處,經常幫助別人並且從來都不計回報。

胡雪岩後來能夠有機會走出貧困,在生意場上遊刃有餘,在事業上獲得巨大的成功,都跟他早期有良好的家教有直接的關係。

胡雪岩的母親很注重對孩子的品德教育,她沒有讀過書,因此,教育胡雪岩也隻是按照一般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去教他而已。

胡雪岩雖然生活在單親家庭,但他的母親從來沒有在胡雪岩麵前抱怨過什麼。她和左右鄰居處得也非常好,她做人很和藹,能夠幫忙的她盡量去幫,從來不要求回報,這一點非常深刻地影響了胡雪岩的人生態度,即:一個人不能斤斤計較;一個人要多包容;不要老要求別人;這使胡雪岩一生受用無窮。

母親告訴胡雪岩:一個人不管你生在什麼地方,不管條件如何,完全是看你後天怎麼努力,怎麼樣去走出自己的路來。

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胡雪岩的命運,讓他走出家門,走上了生意場,直到成為富可敵國的巨商富賈,成為清朝唯一的一位擁有一品官職的紅頂商人。在六年的學徒期間,胡雪岩換了三個行當,每一次的改變,都完全靠他的誠信、靠他的努力。可以說,家庭的影響貫穿了胡雪岩的一生,他能夠把母親的教導永遠記在心裏。

胡雪岩小時候,家裏很窮,所以他就替人家去看牛(放牛),有一次,他牽了一頭牛到野外去放,有很多小朋友跟他一塊玩,他就把牛放了,跟小朋友們一起玩,其中一個小孩子掉進了一個山溝裏,其他的小朋友一看到這種情況,都嚇壞了,都跑回家了,隻有他很沉著,他慢慢地摸索著下去,把這個小孩子拉出來,然後把他送回家去。當時所有的鄰居都讚揚他機靈,勇敢,好心腸。

胡雪岩的母親還經常對他講:你要聽話,你到私塾裏麵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吵鬧,你將來替人家放牛,你要好好看管這個牛,不要自己顧著玩,把事情沒有做好。甚至於還說到,你將來去當學徒,去做事情,你要聽老板的話,不要跟老板吵來吵去。

一個人的品德基礎良好,他的一生就會很穩固,再壞也壞不到哪裏去,這是胡雪岩的母親所堅持的一貫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