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我在林中讀完《易經》,就到溪邊悠閑地欣賞水中的鷗鳥嬉戲。楚地素來多詩人,你與那裏的哪些人應和酬唱往來得最多呢?
秋風引①
劉禹錫
【原文】
何處秋風至?蕭蕭②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③最先聞。
【注釋】
①秋風引:即秋風曲。
②蕭蕭:風聲。
③孤客:獨自在外客居的人,此是作者自指。
【譯文】
秋風從何處吹來?蕭蕭之聲送走雁群。清晨吹入庭前樹木,羈旅他鄉的我最先敏感地聽聞。
秋夜寄邱員外①
韋應物
【原文】
懷君屬②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鬆子落,幽人③應未眠。
【注釋】
①邱員外:邱丹,當時在臨平山隱居。
②屬:適值,恰好。
③幽人:隱士,此處指邱丹。
【譯文】
懷念您時適值秋夜,我一邊散步一邊詠歎清涼的秋天。那空寂的山中,鬆子大概落下了,你也應該還沒有入睡吧!
秋日
【作者】
耿[氵韋],唐朝河東人,字洪源。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進士。能詩,詩風平淡自然。
耿[氵韋]
【原文】
反照①入閭巷,憂來誰共語?
古道少人行,秋風動禾黍。
【注釋】
①反照:光線反射。
【譯文】
夕陽返照在小巷中,我的憂愁能向誰去傾訴?古道上少有行走之人,隻有陣陣秋風吹動著田裏的禾黍。
秋日湖上
【作者】
薛瑩,晚唐人。有詩集《洞庭集》傳世。
薛瑩
【原文】
落日五湖①遊,煙波處處愁。
浮沉②千古事,誰與問東流!
【注釋】
①五湖:指江蘇的太湖。
②浮沉:指國家的興亡治亂。
【譯文】
秋日泛遊太湖,夕陽西下,煙波迷茫,處處使人憂愁。千年興亡治亂的曆史,有誰向它(太湖)去問詢!
宮中題
【作者】
李昂(809—840),即唐文宗。
李昂
【原文】
輦路①生秋草,上林②花滿枝。
憑高③何限意,無複侍臣知。
【注釋】
①輦路:皇宮中帝王行車的路。
②上林:漢代宮苑名。
③憑高:登高。
【譯文】
宮中禦道已長滿秋草,我很少乘車遊覽;上林苑的鮮花壓滿枝頭,我也無心觀賞。登高遠望,更覺心思無限,這心思連我的侍臣也不知道。
尋隱者①不遇
賈島
【原文】
鬆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②。
【注釋】
①隱者:隱士。
②不知處:不知他的行蹤。
【譯文】
山中訪尋隱士,在鬆樹下向他的弟子打聽。弟子說師傅采藥去了。隻知道在這座山中,但山太高太大,雲霧繚繞,不知他的行蹤。
汾上①驚秋
【作者】
蘇頲(670—727),唐代文學家。字廷碩,京兆武功(今屬陝西)人。武則天朝進士。開元間居相位時,與宋璟合作,共理政事。工文,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當時和張說(封燕國公)並稱為“燕許大手筆”。原有集,已佚,現存《蘇廷碩集》係後人所輯。
蘇頲
【原文】
北風吹白雲,萬裏渡河汾。
心緒逢搖落②,秋聲不可聞。
【注釋】
①汾上:汾水上。汾水為黃河第二大支流。
②搖落:樹葉凋零。
【譯文】
北風吹卷著白雲,我要渡過汾河到萬裏以外的地方去。心緒傷感惆悵又逢上草木搖落凋零,再也不願聽到這蕭瑟的秋風。
蜀道後期①
【作者】
張說(667—730),唐大臣。字道濟,一字說之,洛陽(今屬河南)人。玄宗時任中書令,封燕國公。他擅長文辭,當時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與蘇頲(襲封許國公)並稱為“燕許大手筆”。亦能詩,有《張燕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