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蜀西至劍門①
【作者】
李隆基,即唐玄宗。高宗治孫,睿宗旦子,在位四十五年,禪位後,稱太上皇帝七年。
李隆基
【原文】
劍閣橫雲峻,鑾輿出狩②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③開。
灌木縈旗轉,仙雲拂馬來。
乘時④方在德,嗟爾勒銘才⑤。
【注釋】
①幸蜀西至劍門:幸蜀,駕臨四川。劍門,古縣名,今四川省劍閣東北,因劍門山而得名。此詩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平息安史之亂後從四川回長安時,行至劍門時所寫。
②鑾輿:皇帝的車駕,此處是李隆基自指。出狩:皇帝到外地巡視稱出狩。
③五丁開:傳說中蜀道是由五個大力士(五丁)開通的。
④乘時:造就時勢。
⑤勒銘才:建功立業的才能。西晉時張載作《劍閣銘》,晉世祖司馬炎派人刻於石上。銘中有“興實在德,險亦難恃”之語。
【譯文】
劍門山高聳入雲,險峻無比;我避亂到蜀,今日得以回京。隻見那如翠色屏風的山峰,高有千仞,那如紅色屏障的石壁,全憑五位大力士開出路徑。灌木叢生,好似纏繞旌旗,時隱時現;白雲有如飛仙,迎麵拂拭著馬來。治理國家應該順應時勢,施行仁德之政,各位大臣,你們平定叛亂,建功立業,是國家的棟梁之才。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①
【作者】
杜審言(約645—約708),唐代詩人,字必簡,祖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河南鞏縣。杜甫之祖父。鹹亨進士。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詩歌多為應製、酬和及寫景之作,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杜審言集》。
杜審言
【原文】
獨有宦遊人②,偏驚物候③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⑤,歸思欲沾巾。
【注釋】
①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和(hè),應和;晉陵,唐時郡名,今江蘇常州;陸丞,陸縣丞。陸丞寫了一首《早春遊望》,這首是作者依意而應和之作。
②宦遊人:外出做官的人。
③物候:時令。
④淑氣:溫暖的氣候。
⑤古調:指陸丞古樸的《早春遊望》詩。
【譯文】
獨有外出做官的人,對時令的改變特別敏感。太陽冉冉從東海升起,映紅滿天雲霞;梅花柳葉渡江而至,送來欣欣向榮的春天。溫暖的氣候催促著黃鶯婉轉的鳴叫;明媚的春光讓浮蘋由淺變為深綠,忽然聽到你高雅古樸的詩作,使我歸家的思緒泛起,眼淚要沾滿衣襟。
蓬萊三殿①侍宴奉敕②詠終南山
杜審言
【原文】
北鬥掛城邊,南山倚殿前。
雲標③金闕迥,樹杪玉堂④懸。
半嶺通佳氣,中峰繞瑞煙。
小臣持獻壽,長此戴堯天⑤。
【注釋】
①蓬萊三殿:唐人皇宮裏的大明宮內有紫宸、蓬萊、含元三殿,統稱“蓬萊三殿”。
②奉敕:奉皇帝之命。
③雲標:雲端。
④玉堂:指終南山上精美的建築。
⑤堯天:堯舜時代的太平盛世。
【譯文】
北鬥星掛在長安城邊,終南山好像倚靠在蓬萊三殿之前。山上華麗的宮殿聳入雲端,精美的樓閣在樹梢上高懸。半山腰飄浮著清新之氣,山峰中環繞著祥瑞的雲煙。小臣我持酒向皇上祝壽,願永遠生活在太平盛世中間。
春夜別友人
陳子昂
【原文】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①。
離堂思琴瑟②,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③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注釋】
①綺筵:精美豐盛的酒宴。
②琴瑟:本為兩種樂器,同時演奏,其音諧合,故比喻朋友的情意融洽。
③悠悠:悠長。
【譯文】
明亮的蠟燭吐著縷縷青煙,高舉金杯麵對精美豐盛的席宴。餞別的廳堂裏回憶著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別後要繞山過水,路途遙遠。宴席一直持續到明月隱蔽在高樹之後,銀河消失在拂曉之中。走在這悠長的洛陽道上,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會?
長寧公主①東莊侍宴
李嶠
【作者】
李嶠(645—714),字巨山,越州讚皇(今屬河北)人,二十歲舉進士,詩多詠物之作,是唐初“文章四友”之一。明人輯有《李嶠集》。
【原文】
別業臨青甸②,鳴鑾③降紫霄。
長筵[宛鳥]鷺④集,仙管鳳凰調。
樹接南山近,煙含北渚⑤遙。
承恩鹹已醉,戀賞未還鑣⑥。
【注釋】
①長寧公主:唐中宗李顯的女兒。
②甸:京城的近郊。
③鳴鑾:皇帝的車駕。
④[宛鳥](yuān)鷺:兩種鳥,它們群飛而有序,因以喻朝官齊集,列隊班行。
⑤北渚:渭河。
⑥鑣(biāo):馬嚼子,代指乘騎,此處指皇帝的車駕。
【譯文】
長寧公主的東莊別墅在遍地青青的城郊,皇上的禦駕好像從天而降來到這裏。舉行盛宴,百官有如[宛鳥]鷺齊集班行;簫管奏鳴,曲調優美動聽。別墅樹木高聳,要與終南山相接,顯得很近;莊園煙霞繚繞,欲與渭水相映,顯得很遠。得到皇上的恩澤,群臣都已醉;皇上留戀東莊美景,要繼續欣賞,還沒有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