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3章(1 / 2)

有一年中秋節,連裏殺了一頭豬,兩個連領導家屬每家給鮮肉兩斤後,指導員悄悄給我說:“再弄三斤給教導員送去。”我說:“還有其他領導呢?”指導員很堅定地說:“別的不能送了。連裏好不容易養一頭豬,把肉送出去多了戰士吃啥!”

教導員接到我送去的鮮豬肉,立即起身用報紙包了一下直接放到裏屋。他可能也估計到了這新鮮豬肉不會給營裏其他領導每人都送。

7.國波團長的個性

國慶節之前到團裏領過節物資。吃罷中午飯,與機關工作的張金殿、李順卿等老鄉在一起閑聊,無意中提到了老團長國波。

給團首長開吉普車的李順卿說:國波團長走的那天,我們這些為他服務過的勤務人員都掉了淚,接著七言八語地說了一些國波團長生活中的一些平凡小事。我聽了很受感動,記憶猶新。

國波團長,都說他不姓國,卻也都不知道他究竟姓什麼。山東蓬萊人,抗日戰爭時期入伍,1973年從師教導隊隊長的位置上調到我們團任團長。他是典型的山東大漢體魄,兩眼炯炯有神,說話聲若洪鍾。可能是他知道自己說話音重,所以平時寡言少語,一臉的威嚴,一臉的莊重。他給大家的總體印象有三:一是認真,二是很認真,三是特別認真。

他1975年8月從襄渝線收尾後向青海搬家,交代服務人員,找幾個舊箱子把東西裝了,不準用一塊工地上的材料。他離開青海去長沙鐵道兵學院上任時,倉庫用裝運機械的舊包裝箱給他做了兩個行李箱,他到司務室交了三塊錢。司務長說這錢收了沒法下賬。他說:說明你不稱職!不然就直接把錢送到團倉庫。

他愛人孫亞玉是中央機關子弟小學的老師,1976年暑假來到部隊休假,按規定幹部每月供應清油一斤,家屬臨時到部隊探親每人每月半斤食油。一個月假期結束,愛人走後他到司務室結賬,所有物品按規定收了錢,他看了明細表後說:算錯了!一個月兩人吃二斤清油超了半斤,應該再收四毛一分錢。10師柳副師長是全師資格最老的領導,也是國波團長的老首長。有一次到團裏視察工作,中午在機關灶上就餐,他同著老首長的麵給司務長交代,飯菜熱乎一點,按標準招待,咱不擠占同誌們的利益。氣得老首長直想跺腳走人。

機械裝備股有個四川籍幹部,家裏是山區,轉業時怕行李裝不好走山路散架,從倉庫拿點木料做了兩個包裝箱,他聽說後在機關大會上對機械裝備股和後勤物資股提出嚴厲批評,並派人把已經離開天峻縣城的拉行李汽車追回來。那位幹部隻好把木箱卸掉用繩子捆著行李離開了部隊。團裏有個副團長叫劉居才,平時作風粗暴,對人嚴厲,處事簡單,同誌們送他雅號“劉土匪”,他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國波團長。有一天下午下班後,國團長在機關院裏散步,看見跟在劉副團長後麵的公務員抱了一個報紙包著的東西。劉副團長害怕團長看見,急急忙忙想溜走。國團長知道劉副團長不拘小節,計較口福,忙喊住問:

“老劉,這又是弄的啥?”

“今天去2營遇見他們殺豬,割幾斤肉帶到幹部灶(團機關有幹部灶和士兵灶)上吃鮮肉餃子。”

國團長不動聲色地說:“連隊一年多養成一頭豬,戰士們吃一次新鮮豬肉多麼不容易。你怎麼隨便拿連隊的東西,占下麵的便宜?!送回去,送回去!”

劉副團長知道事情麻煩了,馬上說:“這幾斤肉咱機關吃了,給他們付錢嘛!”

國團長更認真了:“連隊有錢往哪兒買鮮豬肉?不行,把肉送回去!”

劉副團長無奈,隻好擺手讓司機往回轉,把肉送回2營。晚上吃飯時,國波團長見到劉副團長:“豬肉送到了沒有?”劉副團長不敢怠慢:“送到了。”

國團長吃過晚飯沒有到操場散步,直接回辦公室給2營營長打電話,當聽說豬肉的確已送回去才放心了。

國團長處事仔細認真,對自己嚴格要求,事事厲行節儉的做法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不好接受。他身為團長,每天早上的早操一般是第一個到位,而且每次都走在最前麵,每個動作都認真、準確。有一次作訓股參謀指揮跑步喊口令“一、二、三、四”的“四”字聲音有點低,跑步結束他立即要求換人。在機關幹部灶上吃飯,他必須自己拿碗排隊打飯。有一次炊事員看他已站在第二位,伸手隔前麵的人去接他的碗,被他敲了一筷子,還瞪了一眼。1976年下半年,外單位的文藝團體到團機關大院進行慰問演出的次數逐步增多,原來露天禮堂主席台上的藍色幕布已很陳舊,而且已有幾個小洞,宣傳股的同誌經請示政治處領導同意後把舊藍色幕布換成了當時比較時髦的紅色金絲絨。幕布掛出後他認為如此鋪張,屬於奢侈,在機關幹部大會上狠狠地批評了宣傳股。他離開47團去長沙上任時,通信員、駕駛員幾個人給他搬行李,臨走時他又發現一件遺漏上繳的公共物品——高原防護墨鏡。這種鏡子當時部隊核算計價是每副一塊五毛錢,他命令通信員將錢送到司務室把收條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