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9.英格蘭鐵匠喬的那頂禮帽(2 / 2)

新中國成立後,怎麼樣?曆史已經證明,仍然有太多的“死的抓住活的”(馬克思語)痛苦,山一程,水一程,隔膜時相聞。1962年,國內饑饉蔓延,多少人患了浮腫痛,多少人被活活餓死!我有位老同學,家在淮北,他的大哥——頭戴地主分子帽子。一家五口,全部餓死,絕了戶。在四川省委機關大院內,一些同誌挖開草坪,種蔬菜、糧食,可是中共西南局兼四川省委第一書記李井泉看到後,竟在大會上嚴厲批評:“種什麼糧食?我一個月20斤糧食還吃不完呢!”他忘了,憑著特權,他家的魚、肉、雞蛋依然一樣不缺,自然無需吃多少糧食。真是飽漢不知餓漢饑!他如果生在遙遠的古代,大概多半也要鬧出“何不食肉糜”那樣令饑民欲哭無淚的笑話的。這時另一位老領導、因說真話被罷了官、打成反黨分子的彭德懷元帥,又在說些什麼呢?據彭總夫人浦安修告訴家兄(《彭德懷在三線》一書的著者)王春才,在掛甲屯閉門思過的彭德懷。有次感歎地說:“毛主席是偉大的,他的功績是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他的缺點是百分之零點一。”他直至臨終。也未必真正認識毛澤東。一代元戎、與毛澤東共事過幾十年的彭德懷,對毛澤東尚且如此隔膜,更何況包括我在內的億萬百姓。明乎此,在禍國殃民的“文革”妖風在中華大地上呼嘯而起時,我們曾經瘋魔一般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熱烈地讚揚過,起哄過。沒有億萬人的盲從,“文革”豈能亂到那種地步?

悠悠往事說不盡,人間隔膜亦何多。《孤星血淚》中喬的那頂禮帽,啟迪我追古思今,想了很多。當然,倘就事論事,喬的禮帽未能放好,又區區何足道哉?最發人深思的是最高統治者與人民之間的嚴重隔膜。借用魯迅的一句名言,並改頭換麵。便是:不在隔膜中爆發,就在隔膜中滅亡。僅以明末、清末為例,嚴峻的曆史,不早已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嗎?

(《教師報》2005年7月有13日,又刊於河北《雜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