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兩晉、南北朝時期(2)(3 / 3)

《後漢書》記敘了自漢光武帝劉秀推翻王莽政權,改年號為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到漢獻帝建安25年(公元220年)整個東漢時期,前後共196年的曆史事件。

在東漢時期,私家著述史書的人很多,範曄博采各家之長,著述傳記90篇,梁時,劉昭取晉司馬彪《續漢書》中的“八誌”補入範曄所著之史書,北宋人將兩書合刻為一本,名為“後漢書”。範曄根據東漢時期多出現太後聽政的現象,特為皇後立紀,對部分列傳也采取了相應歸類的方法,創立了《黨錮》、《文苑》、《獨行》、《列女》等類傳。本書以文采著稱於世,其中的序論和讚尤為突出,作者曾自詡為“奇作”,寫人敘事,簡明周詳,生動感人。而且文中收錄了大量的東漢時的散文、辭賦、詩歌。

作者在敘述史實時,繼承和發揚了史家“寓論斷於序事”的傳統,有意識的反應了自己的政治觀點。如通過李固、陳蕃的事跡,讚頌了愛國誌士壯烈殉國的節操,推崇與邪惡勢力進行鬥爭的無畏精神。對那些苟且偷安、隻知道保自己烏紗帽的人提出了尖刻的指責,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進行了有力的諷刺。作者還通過這部史學著作表現出了一定的唯物主義觀點,對宿命論思想進行了批判。

《後漢書》是一部具有較高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的史學著作。在編寫體裁和思想內容等方麵,它與別的史書不同,有其獨特的風格和特征,而且,它打破以往修史的局限,第一次在正史中開辟《列女傳》篇目,從而奠定了婦女在史學中的崇高地位。

唐代時,有關人士把《後漢書》與《史記》、《漢書》合稱“三支”,足見該書之深遠影響。

文選

《文選》,也稱《昭明文選》,中國現存最早的古代詩文總集,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在東宮時召集文人們共同編訂。

《文選》30卷,共收錄作家130家,作品514題,上起子夏、屈原,下迄於梁普通7年(526)以前。從文章分體說分為賦、詩、騷、七、詔、冊、令等38類,大體概括為詩歌、辭賦、雜文3大類。這體現了編者對文體分類及源流的理論觀點。

《文選序》講到選錄標準,一般不選經書、諸子著作、繁博的記言文、記事的傳記。但史書國的讚、論、序、述部分可以收錄,入選的詩文隻有善用典故成辭、形容比喻,又辭采精巧華麗的文章,才合乎標準。可見編者試圖用南朝文筆之辨的理論來劃分文學與非文學的界限,反映出當時重辭采的文學風尚。其中選錄《飲馬長城窟行》等漢樂府民歌、陶淵明詩8首、《古詩十九首》和鮑照作品18篇,都很有價值。

此書自唐初李善加以注釋後,廣為流傳。唐以後文人往往視之為學習詩賦的範本。杜甫教他兒子“熟精文選理”(《宗武生日》,宋人有“文選爛,秀才半”(陸遊《老學庵筆記》)的諺語。後人研究《文選》及李善等人的注釋,形成了“文選學”。

幽明錄

《幽明錄》,誌怪小說集,南朝宋劉義慶撰。原書已佚,魯迅《古小說鉤沉》輯集佚義260多條。作品多記神仙怪異、人物靈異之事。其中《劉晨阮肇》一節,記載劉晨、阮肇入台山遇仙女的故事,多為後人引為典故。唐傳奇《遊仙窟》在構思上也受其影響。《賣胡粉女子》和《龐阿》寫男女愛情,也是較好的故事。

《幽明錄》根據前人舊說纂輯而成,故不少故事與《列異傳》、《搜神記》、《搜神後記》相同。

文心雕龍

《文心雕龍》,古代文學理論著作,南朝齊劉勰所著。約成書於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501~502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