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唐、宋、元時期(1)(1 / 3)

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詩篇名,初唐詩人陳子昂所著。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武則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征契丹,陳以右拾遺隨軍參謀。攸宜出身豪貴,不曉軍事,子昂曾獻奇計,未被采納。這詩是從軍失意之作。

全詩短短四句,然語言蒼勁奔放,風格高峻,富於感染力,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曠懷古今,無限孤獨的情懷,曆來為人們所傳誦。

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駢文篇名,唐代詩人王勃所著,收集於《王子安集》。唐高宗上元2年(675年),27歲的王勃省父路過洪州(今江西南昌),參加官員們在滕王閣舉行的一次盛會,寫下此文。由景入情,一唱三歎。

作品先寫滕王閣所在地區的地勢形勝、物產珍異、人物薈萃;逐漸轉入敘述盛會,寫滕王閣及其周圍;再陡轉筆勢,感慨物存人亡、歲月無情;最後歸結宴席,照應開頭。有“勝地不常,盛筵難再”的悲感,但不乏“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的積極樂觀。藝術性高,是一篇典型的駢文。

作品屬對嚴格,四六句的形式整飭,講究聲律詞采。鋪排、描摹、敘事、抒情熔於一爐,對偶、聲韻、事典、辭藻自然去雕飾。打破一般駢文敘寫風物模山範水的雕琢藻飾舊格,把情致融入綺麗的詞采和生動的描繪,呈現一幅色彩鮮明、情景交融的畫圖,格調高逸,寄意深遠。

文章語氣奔放,文字明麗。內容充實,有真情實感。為駢文範本,傳誦不絕。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樂府《吳六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後主所作豔曲之一,原作今已不傳,現以唐初詩人張若虛的一首最有名,但為擬題做詩,已非原曲調。

張若虛的這首詩曆來傳誦不絕,被許以“孤篇壓全唐”的地位。詩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細致、形象而又有層次地描繪相思離別之苦,其中雖有些消極感傷情緒,但基調是好的。

本詩詞清語麗,韻調優美,初步洗脫了六朝官體詩的濃脂膩粉,為唐詩中少有的佳作。

古鏡記

《古鏡記》,隋末唐初小說,作者王度。王度,生卒年不詳,隋大業初為禦史,大業8年(612年)兼著作郎、秦詔撰國史。大業末寫作《隋書》稿未完成,約於唐武德初年去世。

《古鏡記》寫主人公王度從汾陰候生處得到一麵能辟邪鎮妖的古鏡,於是按時間順序,記敘古鏡降妖、伏獸、顯靈、治病以及反映陰陽變化的諸種靈異。

作品敘述中雖透露出一些現實生活的影子,但主要是宣揚迷信和天命至上的消極思想。篇中侈陳靈異,辭旨詼詭,猶有六朝誌怪遺風。但以12段獨立故事貫串成章,結構上有進步,並加強了細節描寫和人物對話,稍有文采,代表著小說從誌怪演進為傳奇的一個發展階段。

《古鏡記》載於《異聞集》。《太平廣記》也采錄。

琵琶行

《琵琶行》,敘事長詩,唐代詩人白居易作,見《白氏長慶集》。作於元和11年(816年)秋謫為江州司馬的第2年。

詩中內容寫自己送客湓浦口時巧遇琵琶女,通過這個原為歌妓的商人婦富有感情的彈奏,知道她淪落身世的悲涼,引發自己被貶失意的悲憤心情,表達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悵恨。

本詩敘事委婉曲折,脈絡分明。先寫琵琶聲,引出琵琶女;再寫琵琶女彈奏,自敘身世;最後兩相比照,有相通的身世遭遇,同病相憐,托出題旨。

人物描寫細膩入微,結構上虛實結合,富於變化。用蕭瑟落寞的江頭秋景烘托全詩氣氛,用彈奏技藝的精妙絕倫引發聯想,紅極一時的色藝與淒涼可憫的晚景比襯,時而婉曲掩抑,時而痛快淋漓,令人感歎。對音樂的描寫尤為精彩,用一連串生動的比喻,平仄換韻、錯綜變化的富於音樂魅力的語言,或以聲摹聲,或以無聲襯有聲,把樂曲的抑揚頓挫表現無遺,創造性地寫出琵琶音樂的複雜性和多麵感,再現音樂的意境和形象。人物感情自然地揉進流轉和諧的韻律,完美統一。

此詩當時傳唱極盛,有“胡兒能唱《琵琶篇》”之譽。

柳氏傳

《柳氏傳》,唐代傳奇,作者許堯佐。許堯佐,生卒年、籍貫、字號均不詳。德宗時,考中進士,貞元10年(794年),應製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及第,為協律郎,赴四川幕府判官。又舉宏詞科,為太子校書郎。官至諫議大夫。

本篇寫寒士韓翊與柳氏的愛情悲歡離合故事。柳氏本為李生妾,愛慕韓詡,李知其意,便將柳嫁韓。安史之亂時,柳剪發毀形,寄身佛寺。韓入平盧、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為書記。兩京收複後,韓翊使人潛尋柳氏,並寄以詩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柳氏感泣,並回詩,希望團聚。但不久柳又為京中番將沙吒利劫去,幾經周折,才在有虞侯許俊的幫助下夫妻團圓。

本篇歌頌了堅貞的愛情,並從側麵反映了安史之亂及戰後番將跋扈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柳氏的形象刻畫較為成功。敘事完整,情節發展有波瀾,有不少動人的細節描寫。

本篇收入《太平廣記》,孟棨《本事詩》也載錄,文字有差異。“章台柳”故事在當時流傳很廣,詞牌中的(章台柳),即由此而來。後世演為多種戲曲,如明梅鼎祚《玉台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