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氣勢——技巧讓表達更有力度(1)(2 / 3)

今天我站在這裏,為我的多元血統而心存感激。我知道,我父母的夢想仍在我那兩個可愛的女兒身上延續。我深知我的故事隻是千萬個美國家庭故事中的一個(他將手伸向觀眾),我深深地感謝那些更早踏上這片土地的人們。我更深知,若不是在美國,我這樣的故事絕不會發生。(隨著話語捏緊手指,做出手勢。聲音中洋溢著自豪之情。觀眾裏已有不少人站了起來為他喝彩,現場掌聲雷動。)

…………

感謝你們每一個人。(他伸出雙臂,揮手再見。)上帝保佑你們。(激動的人群集體起立喝彩,一些人高呼:“奧巴馬!奧巴馬!”)

奧巴馬的手勢有著很強的溝通效果——或是握緊拳頭表示信心和力量;或是捏緊手指似乎要將文字凝固在空氣中;或是舉起手掌示意停止。這些手勢的組合,使他的講話更容易被理解。同樣,他那關鍵時刻將手放在胸口的動作也讓觀眾感受到了他的真誠。他的姿態在整個演說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至於這次演講結束後好長一段時間裏,媒體還繼續將其稱讚為演說中的傑作。

▲[亮點解析]肢體語言彰顯個人魅力

所謂肢體語言,即人在交際時使用的言行中,會不自覺地加入自己的手勢、表情、身體動作、眼神,以強調或表達自己的主觀意願。比如,微笑著伸出手表示歡迎,皺眉表示不滿,揮手表示再見等。

有效地使用肢體語言,會使有個人魅力的人顯得更有生氣;但如果使用不當,則隻能起到反作用,令交談跌入糟糕境地。

多年以前,美國紐約市市政廳邀請瑞格去一個集會演說。事前由一位名叫明威爾的秘書作開場白。由於明威爾乍一開口就結結巴巴,聽眾的熱情驟減。

然而,更糟的是,在這之後明威爾開始慌亂起來,他的腿不停地改變姿勢,從分立變成交叉,甚至將腳尖微微相對,這引發前排聽眾的陣陣笑聲。他又趕忙將手抽出來,環抱著,聽眾又是一陣騷動。結果,這種拙劣而滑稽的表演把在場聽眾的興致全部打消了。

由此可見,肢體動作看起來簡單,但要準確無誤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並顯示出個人的獨特魅力,卻並不容易。奧巴馬在他的每場演講中都能輔以適當的肢體語言,使自己內心的感情得以盡情抒發,並用這種方法感染在場的觀眾,使他們情不自禁地與台上的自己一同宣泄感情,達到共鳴的效果。

另外,還要以健康的體態給人一種精神飽滿的印象,使你的話語帶有權威性。彎腰駝背的模樣隻會給人一種頹喪感。總之,外在的形象與風度顯露著講話者的內在涵養,隻有恰到好處地運用肢體語言,才能彰顯出獨特的個人魅力來。

▲[口才指點]怎樣合理利用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意在言外,是輔助說話的有效工具。要想在社交場合巧用肢體語言,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站著演講表現大方

兩腿分開是一種常見的姿勢,能顯示出穩定、自信的良好心態,並且有接受對方的傾向;盡量不要兩腿交叉,因為這會被觀眾理解為你很忸怩、膽怯,或者隨便;在比較莊重的場合中,要兩腿並攏,以顯示出自己的正經、嚴肅。

坐著演講要端正姿勢

坐下後,不能玩弄你的衣服或首飾,一旦給聽眾留下缺乏自我控製的印象,就會減少聽眾的注意力。另外,要坐在演講台的中間位置,以顯示自己的禮貌。

不能過多地使用手勢

手勢是演講者抒發感情時必要的輔助手段,比如喊口號時握起拳頭有節奏地揮舞。但這種動作做得多了難免又會使人泄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就是這個理。所以,手勢的使用要根據演講內容來定,不能使用得過於頻繁。

3 語言韻律優美,更易震撼人心

▲[關鍵詞]韻律美 節奏 動人 悅耳

奧巴馬的言語風格極具特色,文句長短相間,錯落有致,用極具感染力的韻律美令無數聽眾為之傾倒。

2008年11月4日,貝拉克·奧巴馬成功當選為美國曆史上首位非裔總統。在獲勝演講中,他憑借激情四溢的語言、鼓舞人心的句子、簡單卻震撼靈魂的詞彙,以及他真誠的態度感染了所有聽眾。由奧巴馬掀起的“演講旋風”,頓時席卷了整個美國乃至全世界。凡是聽了他演講的人,幾乎無一例外地都被他所征服;凡看到他演講風采的人,無不為他巧妙而藝術化的語言所震撼。

有人說:“任何音樂作品都是一些不同韻律的組合,奧巴馬的演說就非常富有韻律。如果將他的演說比作一首歌,我們更應關注的是韻律,而不是歌詞本身。”

正如詩人或歌手一樣,演講者很注意語言表達的韻律、節奏、聲調、重音等問題。如果我們予以留心,就會發現奧巴馬演講詞中所有“I am”都是以完整的形式出現,而不是日常談話中的“I’m”,這樣的語言無形中給人以嚴肅之感;而每次說到“Yes,I do”,奧巴馬都做了停頓,在此間隙裏接受聽眾熱烈的掌聲和興奮的歡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