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氣勢——技巧讓表達更有力度(1)(3 / 3)

正因為奧巴馬在演講中很注意語言的韻律美,所以他才能口吐蓮花,說出的語言抑揚頓挫,給人以美的享受,從而激發出美國民眾慷慨激昂的熱情。而他出眾的演講才能,不僅助他在政界嶄露頭角,更為他贏得眾多“粉絲”。有關奧巴馬演講的書迅速售罄,不少讀者表示,他們雖然對英語知之甚少,有時基本聽不懂奧巴馬在講什麼,但依然為之所動,熱血沸騰。

有出版社相關人員說:“不少消費者寄來明信片表示,雖然他們不怎麼懂英語,有時聽完整篇演講,他們隻能聽懂‘是的,我們能’一句,但他們仍然被深深打動,甚至熱淚盈眶。”有人分析說,奧巴馬的聲線悅耳和諧,演講仿佛音樂般行雲流水,演講真摯感人,“就像一首好曲子,能在人心中產生激蕩”。

▲[亮點解析]韻律優美的語言更易震撼人心

言語是演講的主要建築材料,應精挑細選,恰當使用。而這些言語,隻有達到真正吸引聽眾、引領聽眾的目的才算發揮了演講稿的價值,否則,即便一個人站在台上聲嘶力竭地喊上半天,也仍然得不到響應與附和之聲。

會抓住聽眾的演講者,在語言的表達上一定有著別樣的技巧,他往往能以別具一格的語言特色帶給大家一場聽覺盛宴,讓他們沉浸其中如癡如醉。奧巴馬在演說中,音韻法的大量使用使其語句節奏分明,聽起來悅耳動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當然,韻律優美的語言並不是一些華麗句子的堆砌,如果完全像朗誦詩歌一樣完成整個演講,恐怕沒多少人能聽得進去。在賦予演講語言優美韻律的同時,個人鮮明的觀點、思想等非常重要,是核心,從而避免了華而不實、言之無物的情況發生。

▲[口才指點]如何將話說得優美動聽

口才的好壞,不隻是演講者一個人的激動程度所能代表的,更重要的是能夠打動聽眾,說服聽眾。富於韻律美的語言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要做到如此,將話說得優美動聽是很重要的一步。在演講中,我們可以這樣說話:

簡明適度的語言也有美感

沒有誰說唯有長句才能體現出語言美,簡明扼要不拖遝的語言能給人以幹練爽快之感,從而使人對講話人另眼相看。如若通篇長篇大論,甚至連個逗號都沒有,聽眾雲裏霧裏,很快就會厭煩。

用通俗明快的語言表明主題

演講要以表情達意為中心,可以輔以適當的優美修辭、華麗辭藻,但不能喧賓奪主,滿篇都成了浪漫抒情。無論是闡述自己的主張,還是陳述生活實況,都要把握住通俗明快的基調。

話說得要有文采

古人有雲:“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意思是說,缺乏文采的文章,不可能流傳得久遠。同樣,沒有文采的言談,諸如低俗甚至粗野的言辭,極易讓人產生反感。因此,說話要選擇好表情達意的詞彙,比如適當之處引用優美的詩文詞賦等,使話語文采斐然,富有藝術魅力。

營造出特定的場景

演講內容是為演講服務的,不同的演講有著不同的目的、情緒,以及不同的場合和聽眾。為了達到打動聽眾的目的,要依據演講內容營造出特定的場景來。比如,當回憶起一段美好的往事時,要放慢語調,用些雅致的有代表性的詞語諸如“楊柳岸”、“曉風殘月”等,簡潔地將那種安寧的場景呈現給聽眾。在這樣動人的氛圍中,你說的每一句話都將似擁有磁性那般優美動聽。

4 節奏收放自如,語調鏗鏘有力

▲[關鍵詞]鏗鏘有力 節奏感 美的享受

在不少人看來,奧巴馬整個競選過程中的一大優勢來自他超乎尋常的演講能力。他的演講風格連貫而張弛有度、穩重而不乏熱情、流暢而鏗鏘有力、清晰而節奏分明,奧巴馬實為舉世罕見的演講天才。

我國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王守仁先生在評價奧巴馬的演講時這樣說:“奧巴馬的演講,用詞清新,語言生動,鏗鏘有力。透過這些演講辭,你可以發現他那平實明了的英語極富表現力,敘事娓娓道來,說理周密細致,節奏收放自如,氣勢貫通,動人心弦。”

奧巴馬的演講藝術目前已廣為世界各地民眾喜愛與模仿。大家紛紛表示,聽他的一場演講仿若聽一曲天籟那般令人如癡如醉、回味無窮。他的語言在聲音、節奏、停頓上都如同精雕細琢,卻又好像什麼也沒加工,就那樣自然地流露出來,給人以美的享受。

比如,奧巴馬在《無畏的希望》這篇演講中說的那句:“……it’s that we cannot have a thriving Wall Street while Main Street suffers. (不能允許商業街掙紮的同時卻讓華爾街繁榮。)”

在這裏,奧巴馬用“Wall Street”和“Main Street”這兩個美國民眾都特別熟悉的地名來分別指代大金融、大公司和廣大勞工階層及中小商業主的利益,不僅使演說通俗易懂,而且使演說詞簡潔精練,巧妙地使用較少的筆墨傳遞了更多的信息。而最重要的是,奧巴馬在說到這裏時語氣高昂,一氣嗬成,給人一種大氣而痛快之感,一呼百應,這就是語言節奏使用得當之後產生的完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