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選擇地穿插內容
穿插的故事、笑話、趣聞等,要與演講內容有所聯係。能說明問題的,生動有趣的,或者能夠激發聽眾情緒的,都可以采用。但無論穿插什麼,都要經過認真選擇,不能隨手拈來、信口開河。另外,選擇的內容要符合大眾的審美觀,不能有庸俗低級之嫌。
適度作解釋說明
演講者對於自己所要演講的內容自然是摸得透徹,對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或感情也有個把握,但是聽眾卻並不一定能全盤接收。有時候,演講者需要對穿插的內容作一些說明,闡明自己的想法或是從中引出一定的道理,使之與演講的內容更緊密地聯係起來,讓聽眾聽得更加明白。
8 言簡意賅,字字珠璣
▲[關鍵詞]簡潔 明確 主題
話不在多,說得精才是關鍵。奧巴馬在正式場合,比如演講、答記者問時,通常不說無關緊要的廢話,他總是直奔主題,揀重要的說,言簡意賅卻是字字珠璣,令人讚歎。
在2009年G20峰會記者會上,中國央視記者芮成鋼逮住機會與奧巴馬對上了話,芮成鋼說:“您如何確保糟糕的本土政治不會幹擾或消極地影響到正常的國際經貿往來合作?”
奧巴馬笑了笑,繼而答道:“我隻是美國的總統,不是中國的主席,也不是日本首相,更不是參加峰會各位的首腦。我最直接的責任是讓我們美國的人民生活得更好,這才是他們選舉我做總統目的。這也是前麵幾個問題中所提到的,為什麼我來這裏(參與20國峰會)能夠幫助美國人民就業、購買住房、培養孩子上大學、實現我們所說的‘美國夢’。衡量我的標準,就是要看我是否能有效地滿足美國人民的需要和解決他們所關心的問題。”
奧巴馬的回答簡潔而明確,圍繞著“我是美國總統”這個主題將問題闡述得詳盡而切實,表達了他致力於解決美國人民教育、就業、住房等最基本的生活問題的決心,避過了芮成鋼尖銳提問的鋒芒。
2009年3月,就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公布了對金融體係的監管改革計劃。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宣稱這次改革“不是邊邊角角的小修小補,而是要建立一套新的遊戲規則”。
2010年1月21日,奧巴馬在白宮發表講話,在短短幾分鍾的講話之中,奧巴馬言簡意賅地提議:任何銀行或擁有銀行的金融機構都不可以擁有、投資或擔保任何對衝基金或私募基金,或者進行與服務其客戶無關的自營交易;同時他還呼籲國會立法對商業銀行的股本規模進行上限限製。
奧巴馬的講話表示他已經決心重設華爾街的遊戲規則,並且對於意料之中的反對聲音,他堅定地表示:“如果這些人想來場戰鬥,那麼我已經準備好了。”
▲[亮點解析]隻有主題明確,才能語言簡潔
言不在多,明了就行;話不在長,簡要則明。要說出簡潔明快卻有力度的語言來博得他人的好感,關鍵是要有個明確的主題。主題明確了,思路才能清晰,才能分清主次,才能一語中的,而不是長篇大論半天,別人還不知道你要表達什麼,這才是說話的最大敗筆。
奧巴馬的語言技巧,可以用幾個恰切的詞語概括:適時、適度、適量。這些特點在他2009年的就職演講中可以看到。比如他在對布什政府表示禮儀性的肯定以及實質性的否定時,沒有拖遝,也沒有引申,表現出客觀公允的態度,同時為新政的實施拓展了道路。
奧巴馬抓住了問題的症結,即說話內容的主題。如果他在對布什政府的問題上表達得不著邊際,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了。他在後來的演講中,每次提到諸如戰爭、失業、醫療等問題時,總是一語中的,說得簡潔而有力度,讓聽眾一聽就引發了共鳴,看到了希望。
說話的主題是說話的靈魂,讓人一聽就明白的主題才更容易吸引別人,讓人聽得有趣,聽得下去。吸引人的主題往往都是驚人的簡潔。奧巴馬每次的演講都有著清楚而簡潔的主題,比如“責任”、“希望”、“教育”等。
▲[口才指點]如何突出主題
任何藝術作品都必須有主題,演講和一般的發言也不例外。拿演講來說,演講主題是指講者通過演講的全部內容表達出來的中心思想,它是演講的“靈魂”和“統帥”。那麼,我們在向聽眾表情達意時該如何突出主題呢?
內容要集中緊湊
內容的集中緊湊是使講話主題突出的重要手段,隻有這樣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然,內容一多,易混亂,聽眾反而弄不明白你到底想表達什麼。
圍繞中心,抓住要點
要做到語言簡明,每一句話都要圍繞既定中心,不要節外生枝。不過,僅僅圍繞中心還是不夠的,還應該抓住要點。俗話說“簡明扼要”,從表達上說,隻有扼住“要”,才能做到簡明。
不用晦澀難懂的言辭
講話不同於寫文章。文章貴在令人產生欣賞的美感,而講話則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交流手段,貴在簡潔明了。因此,讓聽眾聽得懂的說辭才能達到溝通暢通無阻的效果。晦澀的話語雖然可以成為談話的點綴,比如談話間吟出一句生僻的古言雖然可以為話語添彩,卻不能讓它成為主流用語,以免引起別人的反感。
重點內容,予以重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