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人的生命周期都要經曆三個成長階段:兒童期——青春期——成年期。這不僅是人的生理進化過程,而且是智力、心理、道德、精神的全麵進化過程,也是人格全麵發展過程。對於家庭教育,我們需注意孩子的兒童期與青春期的生理教育。

(一)兒童期的生理發展特點

剛出生的小寶寶的身體就像天上的雲彩一樣變化多端,神秘莫測,新媽媽經常會就被他們的“不正常” 大嚇一跳,就著急地跑去看醫生,但結果一般都是虛驚一場,要想做一位稱職的母親,新媽媽就必須了解這些“不正常”。

1.寶寶的呼吸有些“不對勁”是否正常現象

問:小寶寶入睡後,有時會出現出氣不對勁的情況。就像在用肚子出氣,一陣快一陣慢,一會深一會淺。有時甚至出現不出氣的情況,這是怎麼回事?

答:其實這是新生小寶寶的正常情況,因為小寶寶的鼻腔、咽部、氣管和支氣管都比較狹小,加上胸部的肌肉不夠發達,肺部的彈性組織發育不成熟,所以,寶寶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而寶寶的胸廓運動較淺,呼吸時肚子一鼓一癟的,看起來好像在用肚子呼吸。而且,小寶寶每次呼氣或吸氣的氣量都很少,但他們新陳代謝非常旺盛的身體卻需要大量的氧氣,因此,小寶寶隻好通過加快呼吸頻率來彌補。但是大腦的呼吸中樞發育還不夠完整,不能有規律地控製呼吸頻率,因此寶寶的呼吸深淺交替,快慢不勻,甚至有時暫停5-10秒鍾,這種不規則的現象在入睡後會更為明顯。

專家叮囑:

(1)如果小寶寶的呼吸每分鍾超過60次,則可能患上了新生兒肺炎,應及時去看醫生。

(2)小寶寶臉色青紫、臉色不好看,或口吐泡沫,也應及時看醫生檢查。

(3)小寶寶是以腹式呼吸為主的,所以不要把腹部束縛得太緊,以免影響呼吸。

2.寶寶的身體抖動是否正常現象?

問:寶寶的手、胳膊以及腿有時顫抖著,並且有時下巴也抖動。寶寶是否得了癲癇,還是缺鈣抽筋了?

答:其實,這種現象既不是癲癇,也不是缺鈣,而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為小寶寶的大腦組織還未完全發育成熟,所以控製肌肉的功能尚不完整,而處於從屬地位的皮質下中樞及脊髓,在功能上卻相對地較為完善,小寶寶的動作均靠它們來完成的,並沒有完全受到最高級神經中樞大腦皮質的控製。隻有通過大腦皮質控製的運動才能達到最穩定、最協調。所以,小寶寶常出現無目的、不自主的肌肉抖動。但是隨著大腦功能的逐漸完善,小寶寶就會出現有意識、有目的的動作,這種不自主的抖動則會慢慢消失。

專家叮囑:

在寒冷季節要注意給寶寶保暖,以免他受冷後抖動得更厲害。

3.尿布上出現血跡是怎們回事?

問:給出生幾天的寶寶換尿布時,發現上麵有很少的血跡,這是怎麼回事?是否正常?

答:由於出血量很少,雖然確實是血液,但寶寶並不是有病。寶寶在媽媽子宮裏時,受胎盤的影響,雌激素保持在一定水平。這種激素可刺激女嬰的生殖道黏膜增殖,出現充血。當臍帶被斷掉後,從媽媽身體獲得雌激素的來源中斷,使激素濃度隨之驟然減少,通常在出生後的3-5天下降到最低水平,因此失去了對生殖黏膜的支持作用,子宮內膜因此脫落,引起出血,形成類似成年女性那樣的月經。通常稱它為“假月經”。過幾天就會自然消退,所以無須去找醫生診治,可以用消毒紗布或棉簽輕輕拭。

專家叮囑:

(1)不能在局部貼敷料或敷藥,這樣反倒容易引起刺激和感染。

(2)如果出血量多且持續時間較長,應及時去看醫生,以便早排除新生兒血性疾病。

4. 寶寶哭時臉色又黑又紫是怎麼回事,是否正常?

問:我的寶寶長的白白胖胖的很開愛。但是寶寶每次一用力哭,臉色就變成黑紫色了。是不是寶寶得了什麼病啊?

答:寶寶用力哭的時候臉色黑紫是正常的。這是因為臉上的顏色主要取決於血液中氧的含量多少,含氧量高,臉色會顯得紅潤,反之則會暗。而血液中的氧氣則完全來自於肺部的呼吸。吸氣時,將空氣中的氧大量吸入到血液中,呼氣時,將體內代謝的二氧化碳等廢氣排出體外。當寶寶大哭時,呼氣時間變長,吸氣時間變得非常短,因而隻有少量的氧氣進到血液中。然而,由於身體劇烈哭泣而消耗氧的量卻比平常倍增,所以血液中的氧含量銳減,寶寶由此臉色變得黑紫。

專家叮囑:

患有先天性心髒病的寶寶不能劇烈哭泣,因為可能會導致嚴重缺氧,這樣很危險。

5.皮膚上出現大理石狀斑是怎麼回事?

問:在寶寶的身體、胳膊和腿上,發現猶如大理石般、略帶藍色的花斑條紋,尤其是溫度低的時候更為明顯,這是怎麼回事?

答:正常情況下,人的皮下深處分布著很多細小的血管叢,用來調節溫度變化,因此這些血管網對溫度是非常敏感的。當環境溫度降低時,這些深處的血管叢就會收縮,使得管腔變小,血液流速變的緩慢,因而使較多的血液滯留在表淺的靜脈血管叢中。因靜脈血中氧含量較低,所以血液的顏色發暗、發藍,由於寶寶的皮膚非常薄,所以從外觀上就可看到暗藍色的網狀花斑條紋。

專家叮囑:

寶寶有某些內在的疾病時,也可能出現這種花斑條紋,因此,在排除了問低使皮膚受冷的情況後,如果花紋仍然不消失的話,應帶寶寶去做進一步的檢查。

6. 寶寶總是一驚一乍是怎麼回事?

問:當家裏或外麵一有動靜,新生的小寶寶身體馬上顫抖,睜開眼睛,胳膊和腿都往外伸展,然後把兩隻胳膊交叉抱在前胸,在把胳膊鬆開時常伴有啼哭,但在數秒鍾後即會消失。那樣子就好像受了驚一樣,是否神經有問題?

答:新生的小寶寶在睡眠的時候出現這種情況,是屬於正常生理現象的。由於寶寶的神經係統的發育還不完善,神經纖維周圍的絕緣組織(神經髓鞘)還沒有形成,受到外界聲音的刺激後,並不能像成人那樣在大腦皮層集中定位。而是使刺激同時波及到由大腦控製的四肢肌肉神經纖維上,使興奮“泛化”,因此引起胳膊和腿的動作和抖動。3-4個月後,隨著寶寶的神經係統功能的逐漸成熟,對刺激就不會這麼敏感了,這種反應會慢慢消失。在寶寶出現驚跳時,媽媽隻要輕輕按住寶寶身體的任一個部位,就可使他安靜下來。

專家叮囑:

(1)寶寶過了4-5個月後還出現驚跳反射,應及時去醫院做神經係統的檢查。

(2)需要與新生兒驚厥區別開來。驚厥的表現為兩眼凝視、震顫或不斷地眨眼,反複做吸吮動作,臉部肌肉顫動,伴呼吸不規則及皮膚青紫,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要趕快看醫生

7.皮膚一片一片地脫皮兒是怎麼回事?

問:寶寶的皮膚又粗又幹,一點也不細嫩,還一片一片地往下脫皮兒,是不是遺傳啊,讓人憂慮,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答:其實大多出生的寶寶,都會在出生後的一兩天內出現這種脫皮現象,脫下的皮薄薄的,就像紙一樣,可在手腕、腳踝處出現,有些甚至還擴展到身體的其他部位。這是因為新生兒最表皮的角化層發育不成熟所致,加上連接表層和真皮的基地膜細嫩鬆軟,使兩者連接得不夠緊密。這種脫皮一般在出生後一周最為明顯,在此之後逐漸好轉。

專家叮囑:

給寶寶清洗時,勿過度使用洗護品,尤其是刺激性較大的用品,而應用溫和並具有保濕作用的護膚品滋潤皮膚,避免過度幹燥使皮膚出現裂口。

8.新生兒泌尿有什麼特點?

問:寶寶每天要換十多次尿布,為什麼寶寶尿次那麼多呢?

答:新生兒膀胱小,腎髒功能尚不成熟,每天排尿次數狠多,尿量小。正常新生兒每天排尿20次左右,有的寶寶甚至半小時或十幾分鍾就尿一次。新生兒尿液的正常顏色應該是呈微黃色,一般不染尿布,容易要洗淨。如果尿液較黃,染尿布,不易洗淨,就要做尿液檢查,看是否有過多的尿膽素排出,以便確定膽紅素代謝是否正常。新生兒腎髒功能還不成熟,排出鈉的能力低(一歲以內的小兒都是這樣),所以母乳喂養的媽媽,要適當減少自身鹽的攝入量。新生兒腎髒的濃縮功能不成熟,喂養時如果乳汁濃度較大,就可能導致新生兒血液中尿素氮含量增高。尿素氮是人體內有毒物質,特別對新生兒來說,危害更大。人工喂養時,特別要注意,奶液濃度不易過大。新生兒腎功能不足,還造成血氯和乳酸偏高。人工喂養的新生兒,血磷和尿磷均較高,易產生鈣磷比例失調,從而形成低血鈣。為什麼牛乳鈣含量比母乳高,但牛乳喂養的寶寶,卻比母乳喂養的寶寶更容易缺鈣,原因就在這裏。

9.新生兒體溫特點是什麼?

問:寶寶出生的體溫的特點是什麼,過高或過低對新生兒有什麼特點?

答:母體宮內體溫明顯高於一般室內溫度,所以新生兒出生後體溫必然要下降,然後再逐漸回升到正常溫度,並在出生後24小時內,達到或超過36℃。新生兒最適宜的環境溫度稱為中性溫度。當環境溫度低於或高於中性溫度時,寶寶機體可通過調節來增加產生熱量或散發熱量,維持正常體溫。當環境溫度發生改變,在程度上超過了新生兒機體調節的能力,就會造成新生兒體溫過低或過高。過低會的室溫出現新生兒硬腫症,而過高的室溫則會出現脫水熱。環境溫度過高時,新生兒通過增加皮膚水分蒸發而散熱。當水分蒸發過渡,體內有效血循環不足時,新生兒就會發生高熱,這就是新生兒脫水熱。

10.新生兒血液特點是什麼?

問:新生的寶寶的血液出生的時候有什麼變化?

答:新生兒血容量與臍帶結紮時間有關,如果胎兒娩出5分鍾後結紮臍帶,那麼新生兒血容量就可從每千克78毫升,增加到每千克126毫升。新生兒的血象也與臍帶結紮時間有關。遲結紮的新生兒,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均較高。胎兒的白細胞,在出生後前3天比較高,可達18×109/升左右。出生5天後,就降到正常嬰兒的水平了。有新手爸爸媽媽說他們的寶寶出生兩天了,血象(白細胞)將近20×109/升,心裏非常著急。其實這是正常的。

11.新生兒胃腸特點是什麼?

問:新生兒的腸胃有怎麼特點,父母應該準備什麼?

答:新生兒消化道麵積相對較大,肌層薄,能夠適應較大量流質食物的消化吸收。新生兒出生後,吞咽功能就已發育完善。寶寶生下來就會吃,媽媽隻需準備充足的乳汁就可以了。新生兒吃奶後容易溢乳的是因為新生兒咽-食管的括約肌,在吞咽時還不會關閉,食管不蠕動,食管下部的括約肌也不關閉。新生兒消化道能分泌足夠的消化酶幫助寶寶消化。凝乳酶幫助蛋白質的消化吸收,解脂酶幫助脂肪消化吸收。母乳中的脂肪,新生兒能消化85%~90%,相對高於對牛乳脂肪的消化能力。新生兒腸壁有較大的通透性,利於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吸收。所以母乳喂養的寶寶,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濃度,較牛乳喂養的要高。同樣是因為新生兒腸道通透性大,母乳以外的蛋白質通過腸壁,容易產生過敏反應,如牛乳、豆乳等的蛋白質過敏反應。這就體現了母乳喂養的優勢。

12.新生兒胎便特點是什麼?

問:新生兒的胎便有什麼特點,應該注意那些事項

答:新生兒會在出生後的12個小時內,首次排出墨綠色大便,這是胎兒在子宮內形成的排泄物,稱為胎便。胎便可排兩三天,以後逐漸過渡到正常新生兒大便。如果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沒有排出胎便,就要及時看醫生,排除腸道畸形的可能。正常的新生兒大便,呈金黃色,黏稠、均勻,顆粒小,無特殊臭味。母乳喂養的新生兒,每天大便4-6次;人工喂養的每天約1-2次。

三歲以後,孩子進入醫學上所謂的幼兒期,發育趨於緩慢。父母需注意孩子的飲食、起居、教育等諸方麵。

滿四歲後,男孩體重達12.9-20.8 kg,身高94.4-111.5 cm。女孩體重達12.6-20. 7kg,身高93.5-109.7 cm。飲食上不必強迫孩子多吃,但必須保證所需的營養。例如,可以每天牛奶400ml,雞蛋一個。但應注意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幹稀搭配。並且要給孩子補充足夠的水分。運動量大的孩子更要多喝水。 起居上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個年齡的孩子的自立形式是通過任性來表現的。把孩子的自立與合作協調起來,可以把孩子這種不完全的自立轉變為完全的自立。講道理、多表揚對反抗期的孩子是有效的。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使孩子自己能發揮自己的天才才是最重要的。這時孩子喜歡問問題,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不要象百科全書似地答複。母親應當教給孩子怎樣去建立幸福的家庭,寬容、理解、生機勃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