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書記來強國論壇和我們對話,使所有的官員都不敢輕視網絡胡錦濤總書記2008年6月20日上午在人民網強國論壇與廣大網友進行了簡短的交流,並在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欄目工作平台上,仔細瀏覽網頁內容和欄目設計,勉勵大家努力把共產黨新聞欄目辦得更好。這是一件具有“跨時代”影響的事件。
我當時正在上網,我看到人民網掛了一個消息說總書記要來,我當時非常關注,但是後來就開飯了。我到食堂以後,跟同事說總書記要上網,他們不相信。後來我回來以後,這個交流已經開始了。我當時是以為隻是看看而已,但是後來一看是實際的交流,覺得總書記是非常重視民意、關注網絡。
這件事反映了最高領導層非常重視新興媒體網絡,也非常關注民意。我思考了一下,至少有四種關注:第一層意思就是網絡這種新興媒體發展以後,有人說Web 1.0到Web 2.0時代,Web 2.0的時代是可以表達、可以參與,但是Web 1.0的時代隻是被動地接受,所以說一個博客就是一個新聞。這個是網絡新興媒體引起越來越多人關注的原因。第二層意思就是公民社會的快速發展。市場化改革促進了中國社會和政府的改善,這個改善就是民間組織大量地出現,民間組織出現以後,促進了中國公民社會的提升,這樣使更多的普通民眾有一種參與意識。那麼這種參與意識的提升,使我們在網上形成一種主流民意,在社會形成廣泛主流影響,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層意思就是十七大提出一些主要的概念,比如說要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四種權利,而且現在有2.1億網民,跟這四種權利是吻合的。第四層意思就是使最高領導層看到了網絡的重要性,看到了網絡對我們國家的重大意義。今年有很多的重大事情,包括西藏事件,還有汶川大地震,還有火炬傳遞的事情,網絡參與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世界的進程,而且也調動了海外華人的凝聚力量。所以包括總書記在內,他看
到了民眾的力量,看到網絡表達的巨大作用所反映的民心。所以他直接來強國論壇和我們對話。這個舉動使所有的官員都不敢輕視網絡。
二、網絡是收集民意的有效形式,對公共權力運行會產生深遠影響十七大報告提出重要的概念,就是要把我們政府組織部門的設置——組織結構調整到按照決策、執行、監督這三者相互協調,又相互製約的權力運行機製。這意味著我們政府的組織在某種意義上講需要重構。在政府機構重構過程當中,在權力結構重構過程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何加強對公共權力的監督,還有對政府權力的監督。
我認為在這方麵互聯網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網民也可以發揮非常大的作用。我覺得從網絡本身來講,這種新興媒體是公開透明的,因為以前有這個部、那個局,政府機關的人員他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他們辦什麼事、辦這些事有什麼法律法規指導約束、有什麼依據、有什麼程序,過程和結果怎麼樣,全部都公布在網上,老百姓上網以後一目了然。再一個從根本上打破了政府和公眾信息的不對稱,過去老百姓知道政府信息的20%,但是現在他們上網以後大部分的信息都知道了。這樣改變了政府和公眾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還有一點,這個被打破以後,讓老百姓的表達權得到了充分的釋放,而這種表達在很大程度上既表現為一種行政民主,也表現為一種政治民主。通過網民這樣表達以後,就把各種各樣好的建議給政府提出來,甚至政府做得不當的地方,比如說腐敗什麼的,可以在網上互動、揭露他,這樣可以對權力運行進行監督。按照決策、執行、監督這樣一種行政思維構建我們政府的權力機構,再加上互聯網對監督發揮得好的話,我認為它對我們公共權力的運行,對改變政府的行為,都可以產生深遠的影響。
現在我們有4萬多個門戶網站,這4萬多的網站整體上來講水平是不斷地上升。我把門戶網站概括為三個平台:第一個它是老百姓接受政府信息的一個平台。第二個它是可以在網上進行辦事的平台。第三個是政府和民眾互動的平台。比如說下麵搞一個化工項目,網民在網上一表達以後,說這個化工項目對我們健康有影響的,網民這種表達改變了決策,就決定不再搞了。就是說網上聽證也可以,一個決策出來以後,你實施過程當中,網民馬上可以表達,你政策好還是不好,給我們政府修正決策提供了一個很便捷的窗口。這個也可能監督權力,最大限度地避免暗箱操作造成的腐敗。
網絡給人民提供了很多方便的渠道。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說加快行政管理體製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原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