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做個有擔當的女孩(1 / 1)

擔當,是一個人血液裏發出的一種對責任堅守的聲音,它使我們對生命的意圖得以延續得更加久遠。

曾經有人問柴靜的勇氣來自哪裏,柴靜回答說:“我去采訪討薪八年未果的農民,在他坐過的法院台階上坐著,體會他的無助;我去采訪拆遷中喪子的母親,看著她淚流滿麵;我去采訪注射了‘奧美定’的女人,用手觸摸她胸部裏的硬塊,知道這個將永遠無法根除……這一切,讓你知道你跟這個時代的聯係。如果你僅僅為追求個人幸福而活著,你將永遠得不到幸福。”或許,正是因為有這些經曆,柴靜心中才能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肩上的這一份擔當和責任,也才會明白,作為一名新聞人對這個社會應盡的責任所在。

2006年2月底,正值“兩會”臨近,柴靜接到通知,《新聞聯播》中專門開辟了一個《柴靜兩會觀察》欄目,也就是說,從這一刻起柴靜將要肩負更重的擔子了。可是,柴靜卻很是犯愁,因為對於一個普通的新聞記者來說,突然之間被要求去做“兩會”的專題,難免會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勝任這個專題帶有一絲憂慮。

當時,柴靜十分想按照新聞專題的方式去做,但是“兩會”並不是《新聞調查》,沒太多條件做深度專題。柴靜心中就像著了火一樣,不得已隻能找來朋友幫忙。但是,經過一番折騰之後,就連朋友都不得不告訴柴靜,要想在短時間內做出這樣一個有深度、有設計性的話題,隻能是三個字——“做不到”。

麵對眼前的困境,柴靜心中雖然十分著急,但是卻極力忍耐著,因為她不相信自己會做不好這個欄目,她根本不想退縮。最後柴靜讓朋友們離開,一個人橫下心來,隻能有條不紊地按照慣例來做,但是效果依舊不佳。最後柴靜放棄了采訪讓同事去采訪,自己錄完一個串場然後回家。

柴靜悶在家裏,翻看著台裏給她開的一個“兩會”博客,看著不同階層的民眾從生活中反映的一個個問題,突然間覺得自己應該肩負起某種責任。回到台裏後,柴靜重新振作起來,並且跟領導商量,決定換個方式做“兩會”,就從自己家的小區說起,這樣更能聽到普通大眾對“兩會”的看法,也能了解他們的心聲。很快,領導同意了,而且這次報道十分成功。

央視主持人白岩鬆曾經這樣評價過柴靜:“柴靜是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新聞人和最棒的主持人之一。”的確,作為一名新聞人,所應有的擔當就是用自己敢於冒險的精神去做好最真實的報道。

“擔當”並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需要新聞人用大量實際的具體行動,將社會中那些最真實的聲音反映出來。這不僅要求他們熱愛與尊重自己的崗位,更要求他們在麵對新聞時勇敢、不逃避,堅持對每一個新聞事件中的人負責。

其實,有擔當的女性更富有一種韻味,就像一代女皇武則天改變了千百年來天子為男人的傳統,肩負起國家大任,開創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盛世局麵。而今日德國的盲人薩布利亞也經過自己的努力,用她無國界的擔當給遠在異國他鄉的盲童們帶去了“光明”,帶來了希望。

在中國文藝圈,老百姓可能很少會記得一個節目幕後人員的名字——孟欣,但孟欣創辦的欄目卻是大名鼎鼎:她的《同一首歌》實在是太火了。自從孟欣在2000年一手創辦這個欄目,《同一首歌》就一直紅了六年。

後來,孟欣更帶著《同一首歌》遠赴美國和加拿大,又讓這把“火”燒到了海外。正是因為孟欣的這份“擔當”,讓中國的《同一首歌》紅遍了世界。直到今天,老百姓還懷念著1998年的春節聯歡晚會,那是迄今為止最好看的一次春晚,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那台晚會的總導演就是孟欣。

或許,作為一名新聞人,要做好肩上的這份“擔當”並不輕鬆,並且還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和精力。但是作為新聞的記錄者、曆史的書寫者和社會的守望者,更應該學會將責任放在首位,就像柴靜,著手用一種特有的方式將生命的光輝篇章描繪了出來,讓大家見到了真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