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著名作家高爾基說過:“負責任,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質。如果我們放棄了責任,也就等於放棄了整個世界。”
從古至今,無論是行走江湖的俠客,還是縱橫職場的鬥士,最終能突出重圍、榮升領袖的,一定是那些勇於承擔重責的人。因為隻有那些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敢於挑起責任重擔的英雄,才有資格接受更多使命。
曾經有一名大學學報的創辦者給柴靜寫了一封信,附了他所創辦的校報,報紙頭版是柴靜的照片,並有篇《柴靜給本院學生的十句話》。他在信中說:“柴靜姐,我知道你工作很忙,就替你寫了這封信。”
後來柴靜在一次答讀者問中提到了這件事,並說道:“我那天正好有點兒時間,我看他是學新聞的,就給他回了一封信。我說,你看胡適他們當年辦《獨立評論》的時候,開篇辭說過一句話,意思是講什麼是中國的記者,就像《論語》當中的一句表述:‘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咱們別撒謊,自己對自己做的事情負責,這是一個做新聞的基本態度。結果一星期後我收到這名學生的回信,他說,謝謝您的意見,不過我們老師說了,那樣做新聞的話會很辛苦。另外,上次登了您的話之後,我們得了二百塊錢的稿費,去吃了一個火鍋以示慶祝。”
柴靜說:“我又給他回了一封信,還是用了《論語》當中的話:凡執事不敬者,必敗亡。就是如果你做一件事情,你不能用敬重的態度去對待它的話,這件事情是一定做不下去,一定會衰亡的。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收到過回信。”
科爾頓說:“人生中隻有一種追求,一種至高無上的追求,那就是對責任的追求。”每一個新聞人都應該是社會公平和正義的守護者,隻有身懷責任感,才能向公眾傳遞新聞中的“正能量”。柴靜明白自己身上所肩負的責任,所以才能夠在新聞這條道路上隨時保持著嚴陣以待的姿勢。
我們從擁有生命的那一刻起,就開始承載了一種使命和責任——生存。我們不僅需要對自己的生存負責,也要為他人的生命負責。
公元前490年,在希臘一個叫馬拉鬆的地方,希臘人和波斯人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鬥,這場戰鬥以希臘人的勝利而告終。為了激勵深陷困境的雅典人,將軍米勒狄命令士兵菲迪皮茨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捷報送到雅典。菲迪皮茨接到命令後,立馬從馬拉鬆平原不停頓地跑回距離馬拉鬆戰場約四十公裏的雅典。當菲迪皮茨成功地把勝利的消息傳到了雅典,他自己卻累死了。他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希臘人也賦予了他極高的榮譽,因為他用生命詮釋了責任的至高無上。
有時候,崗位比生命更重要。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時刻保持著責任感時,他就是值得我們尊敬的。生活中把崗位責任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案例並不少見。
有一名普通的公交車司機,在行車途中突發心髒病,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分鍾做了三件事:一、把車緩緩地停在馬路邊,用自己生命的最後力氣拉下了手動刹車閘;二、將發動機熄火,確保車和乘客以及路人的安全;三、把車門打開,讓乘客安全地下了車。做完了這三件事後,他安詳地趴在方向盤上停止了呼吸。這位司機的名字叫黃誌全。
浙江公交車司機吳斌,麵對飛來的橫禍、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時,首先想到的卻是乘客的安全。他強忍著身體的疼痛,把車停在路邊。因為當時是在高速路上,他打開了警示燈,並告訴乘客們不要隨便下車。吳斌師傅失去了生命,但他的形象卻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
一位偉人曾說:“人生所有的履曆都必須排在勇於負責的精神之後。”對於一個具有強烈責任感的人來說,責任重於泰山,它至高無上。即使是要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他們也決不會丟棄自己的責任。黃誌全和吳斌的崗位都是十分平凡的,但是他們用自己高度負責的精神做出了偉大的事。
勇於負責的精神是改變一切的力量,它可以幫助一個人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為他贏得良好的人際關係;它還可以改變一個人原本平庸的生活狀態,讓一個人變得優秀甚至是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