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穆爾的生活態度(2 / 2)

《沉默》這首詩歌總共有十四行,但是“我”說出的隻有三行,剩下十一行均是父親的教導。而父親在教導“我”的時候也引用了兩個例子,一是“上等人從不做長久地拜訪,”這是出於詩人朗費羅的名言:“生命是真實的,生命是誠摯的,墳墓不是他的終點。”第二個例子則是“也不做哈佛大學的玻璃花”。哈佛大學有個著名的“玻璃花博物館”,珍藏了3000多件用玻璃材質製作的植物標本,涵蓋847個物種,全部出自歐洲一對玻璃手工藝師父子之手。“上等人從不做長久地拜訪,/不需被人帶去欣賞朗費羅的墳墓/或哈佛大學的玻璃花。”這句詩有兩層含義,一方麵指出拜訪不能無休止地進行,另一方麵指上等人之所以被稱為上等人,是因為他們不需要人帶路,能夠自己找到有趣的地方。

“要像貓那樣依靠自己——/將獵物帶到隱蔽之地,”這行詩解釋了上文提到的為什麼上等人不需要被帶著四處參觀。貓的本性就是喜歡獨處。父親這句話的意味也許是,隻有一個人去參觀費朗羅的墳墓或去哈佛的玻璃花博物館才能體會到這些事物的美好。

被貓捕獲的“老鼠的尾巴在空中垂下好像嘴裏掉出的鞋帶——”上等人具有捕獲的能力,因為他知道沉默的力量。

“有時他們享受孤獨,/能為那些令他們愉悅的言辭,/放棄說話的權利。”這句話從表麵上看,是說懂得沉默是金的人,知道享受孤獨的好處。從另一個層麵看,因為這首詩歌大部分都是“父親”在說話,在“我”和“父親”二人之間,“我”更像是沉默的上等人。這裏含有一絲對“父親”輕微的嘲諷之意。父親仿佛是當著上等人的麵教育上等人。也許寫這句詩的時,穆爾也會會心一笑。

在接下來的兩行,父親為自己的言論做了總結:“最深的情感總是表現為沉默;/不是安靜,而是抑製著。”沉默並非是放棄言辭,而是抑製說話的欲望。

在最後兩行中,穆爾引用了“父親”的話:“將我的房子當作你的客棧。”這句話有雙重的意思:一方麵意味著如果客人來,“父親”會好好招待他們,並讓他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然而,如果我們更仔細地閱讀,我們可以看到完全相反的意思:客棧並不歡迎久居之人。這完美地和第一句“上等人從不做長久地拜訪”契合;同時也說明了要沉默的原因,因為人們要在沉默中試著去了解隱含的東西。沉默是有意義的。穆爾借“父親”的口,以及“我”對“父親”言辭的反應展現了“沉默”這一生活箴言。

可以看到瑪麗安·穆爾的詩歌也有這樣一種傾向,即用簡單、平常的語言寫詩,通過詩歌的技藝,將語言的力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並借此表達自己對於生活、道德、宗教的態度。她的詩歌就仿佛前文提到的《章魚》,意象準確,用詞精湛,摒棄了女性化的痕跡,透過複雜性直指美的中心。

穆爾詩歌的價值來自於詩歌中的道德力量和詩人對詩歌技藝的精巧掌握。穆爾的詩歌適用於不同層次的研究。讀者既可以享受詩歌主題之美,又可享受詩歌的形式與意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