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代表大會主席團
黨的代表大會的領導機構,也是黨的代表大會常設機構之一。負責主持大會的召開,會議期間,領導大會的全部工作,保證圓滿地完成大會的全部議程。主席團的組成人員,由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候選人可由上屆黨的委員會提名,或由大會籌備委員會提名,也可由各代表團提名,其組成人員均為最有威信、最有經驗的正式代表,一般出席大會的每個代表團都有人參加。
黨的代表大會秘書長
黨的代表大會秘書長,是主席團成員之一,在黨的各級代表大會期間,負責代表大會和大會主席團日常事務。黨的代表大會秘書長其主要職責是:主持本屆代表大會主席團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主席團常務委員會委員;負責代表大會和大會主席團的日常事務性工作。黨的代表大會的副秘書長,在代表大會期間協助秘書長工作,其人選由大會主席團指定,可以不是代表大會的正式代表。
黨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
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和自治州,黨的縣(旗)、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和市轄區的代表大會。黨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委員會,是黨的地方各級領導機關。黨章規定,黨的省、自治區、設區的市和自治州的代表大會,每5年舉行一次,黨的縣(旗)、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和市轄區的代表大會,每5年舉行一次。地方各級代表大會由同級黨的委員會召集。在特殊情況下,經上一級黨的委員會批準,可以提前或延期舉行。黨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代表的名額和選舉辦法,由同級黨的委員會決定,並報上一級黨的委員會批準。黨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的職權是:①聽取和審查同級委員會的報告;②聽取和審查同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報告;③討論本地區範圍內的重大問題並做出決議;④選舉同級黨的委員會,選舉同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
共產主義小組
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統稱。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探討成立中國共產黨的問題。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等於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從該年秋到1921年上半年,在北京、武漢、濟南、長沙、廣州等地相繼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在日本、法國的留學生和僑民中,也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各地小組的名稱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叫共黨支部,有的叫共產黨小組,但其性質都與共產主義小組相同。通常也把黨的一大前的早期組織,稱為共產主義小組。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成立及其工作在思想上、組織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準備。
共產國際中國支部
中國共產黨在共產國際中所用的名稱。共產國際(又稱第三國際),是列寧領導的各國共產黨的聯合組織。1919年3月成立,1943年6月解散。列寧1920年7月為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起草的《加入共產國際的條件》規定:“凡是願意加入共產國際的黨都應該稱為:某某國家的共產黨(共產國際支部)。”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產生和工作,受到共產國際的幫助。1922年7月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正式加入第三國際,並稱為共產國際中國支部。
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
黨的一大到四大通過的綱領和章程規定的全黨的最高領導機關。中共一大做出在條件成熟時,成立中央執行委員會的決定,黨的二大正式選舉產生。從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到1925年1月中共四大,都選舉了以陳獨秀為委員長或總書記的中央執行委員會。1927年5月中共五大以後,改稱中央委員會。
中共中央行動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