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義

有兩個方麵的含義:①19世紀初到20世紀出現並流行的一種資產階級政治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孔斯坦、邊沁等。這種思潮特別強調公民自由,其內容是:個人謀求私利的主動精神、經營企業和訂立合同的自由、言論和出版的自由。為了實現這些自由,國家不必幹涉經濟生活。這反映了資產階級的特定要求。②無產階級政黨和革命組織中的一種錯誤傾向。其基本特點是:取消積極的思想鬥爭,主張無原則的和平。它來源於小資產階級的自私自利性。其結果必然使革命隊伍失掉嚴密的組織和紀律,使黨的方針和政策難以貫徹落實。

無政府主義

一種主張廢除一切國家政權和階級鬥爭的思想與觀點。源於法文,意譯為無政府主義,音譯為安那其主義,故無政府主義又稱安那其主義。19世紀40年代發源於西歐,流行於五六十年代的歐洲諸國,此後以不同形式在歐洲諸國及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等政治舞台上都有表現。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國的施蒂納、法國的蒲魯東、俄國的巴枯寧和克魯泡特金等。基本思想和觀點是:國家與政府是產生一切剝削和壓迫的根源,一切權力與權威是屠殺人類智慧和心靈的罪惡之源,因而必然完全廢除國家、政府和權威,反對一切政治鬥爭,代之以個人、團體的極端自由、自治與自動的互助合作。無政府主義又分為無政府個人主義、無政府工團主義和無政府共產主義等派別。列寧指出:“無政府主義是改頭換麵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個人主義是無政府主義整個世界觀的基礎。”

極端民主化

在政治生活中隻講民主和自由,不講集中和紀律的思想與行為。是無政府主義的具體表現之一。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時有表現。社會主義社會為廣大人民群享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提供了條件。但少數人在其個人主義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隻求自己享有自由,片麵理解民主的含義,把民主推向極端,反對一切集中和紀律。這是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世界觀的反映。

平等

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於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享有同等的權利。曆史上的不同時期,平等作為一種口號一再提出來,但含義有所不同。在中國封建社會的農民戰爭中,就有人提出“均貧富,等貴賤”的主張。這是一種樸素的平均主義思想。在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為了反對封建專製和特權,把平等作為人道主義的基本內容之一。一些小資產階級思想家也提出在保存資本主義私有製的條件下實現財產和人身的平等。這些平等要求起過喚起民眾的作用。但在私有製下是不可能真正實現的。社會主義條件下因實行生產資料公有製而實現了政治上的平等,但社會差別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製約而依然存在。隻有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平等才能完全實現。

人權

人的權利。是人身安全、自由和其他各項民主權利的總稱。最初由資產階級針對封建主的野蠻統治而提出。1628年,英國議會提出的《權利請願書》是人權要求的最早的完整的表述。此後,1679年英國議會通過的《人身保護法》、1776年美國的《獨立宣言》、1789年法國的《人權和公民權利宣言》,都以法律的形式將人權肯定下來。這對於反對封建專製和特權,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但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由於實行生產資料私有製,人權隻是反映了資產階級的要求。社會主義社會由於實行生產資料公有製,人民群眾不僅享有充分的權利,而且這些權利得到法律、製度、物質等方麵的保證。但人權的完滿實現,隻能是共產主義社會的事情。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權成為國際政治鬥爭的工具。社會主義國家擁護把人權作為國際法的基本原則,主張把人權作為揭露資產階級、爭取人類進步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