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道德倫理(2)(2 / 3)

艱苦奮鬥

是革命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的重要表現。其意義在於:以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為前提,勇於承擔艱難困苦,排除各種不利因素,甚至做出自我犧牲,為黨和人民的利益多做貢獻。艱苦奮鬥作為黨的優良傳統,使中國民主革命取得了勝利,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艱苦奮鬥精神不僅沒有過時,而且更具有現實意義,需要不斷發揚光大,從而進一步推動兩個文明建設。

勤勞節儉

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的特征之一。勤勞,是指辛勤勞動,努力創造更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節儉,反對浪費,節製節省,愛惜公共財物和社會財富,隻有無產階級才尊重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辛勞成果,勇於吃大苦耐大勞。勤勞和節儉是相互聯係、一致的。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民生活逐步提高,更需要勤勞節儉,積極發展生產,開源節流。隻有這樣,四化大業才能實現,人民生活才能不斷提高。

社會公德

是社會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指在社會生活中全體成員公認並共同遵守的公共道德規範。

它是在人類長期公共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社會公德的內容和要求,是調節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最基本的行為準則。諸如文明禮貌、遵紀守法、尊老愛幼等,都屬於社會公德範疇。其特點是:共同性,各項準則為全體成員所共同遵守。群眾性,它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簡易性,不需高深的論證,簡單易行。

社會主義公德

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指在社會主義社會裏,人們公認並遵守的最基本的社會公共行為準則。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使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建立和完善良好的社會主義公德,是廣大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要求。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素質不斷提高,對社會公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社會主義公德除了具備以往社會公德的基本內容外,還有更高的要求: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公共關係,平等待人,團結互助,和睦相處,見義勇為等。遵守社會主義公德,是每個公民起碼的責任。

人際關係

是指在社會生活中人和人的關係。人際關係是在人們的社會生活和工作交往中形成和發展起來,受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製約。人類在生產、生活、學習、工作的過程中,都有許多交叉複雜的人際關係,它的內容包括同誌關係、親戚關係、鄰裏關係等多方麵。不同的社會形態,占主導地位的人際關係也各不相同。社會主義社會,要求人際關係是平等、尊重、誠懇、信任、和睦的。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使社會安定,促進社會風氣好轉,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麵發展。

同誌關係

是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新型關係。它是由社會主義製度所決定的,共同的理想、共同信念、共同利益、共同事業,把各行各業各階層的人緊密聯係在一起,互相幫助,共同前進。具體表現是:平等待人、互相尊重、坦誠相見、相互信任。同時,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堅持原則,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從而使同誌關係更加純潔、高尚。

尊老愛幼

是尊敬老人和長者,愛護少年兒童。這是社會主義道德對社會公德及家庭關係的特殊要求。尊敬老人和長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新型社會關係的重要體現。尊老愛幼,不僅要尊敬家中的父母和老人,愛護少年兒童,而且也包括在社會上尊老愛幼。兒童是祖國的花朵,要根據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結合,加強智力開發和思想教育。根據老人和長者的實際,尊重他們的人格,組織各種服務隊,開展廣泛的社會服務,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愛幼的良好風氣。

階級友愛

在反對剝削階級、建設社會主義中,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由於階級立場和觀點的一致,從而形成了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階級友愛精神。這種友愛精神,不僅體現在同盟階級的友愛行動中,而且體現在本階級成員之間互相關心、諒解,團結一致,相互支持,共同完成各項任務中。在無產階級革命隊伍中,其成員來自五湖四海,為了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因此,階級友愛不僅要體現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的互相幫助,互相諒解,更重要的是要在政治上互相關心和幫助,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