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人民警察同人民群眾之間建立的平等和諧、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警民關係。人民警察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決定了在工作中必須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服務於群眾。人民警察同人民群眾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根本目標上是一致的,兩者之間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特別是在社會主義製度下,為建立新型的警民關係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實際工作中,人民警察要把群眾視為親人,平等待人,文明禮貌,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通過卓有成效的工作,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眾也要關心和愛護人民警察,尊重、理解他們,積極支持人民警察的工作,共同搞好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
文藝道德
指文藝工作者在文化藝術領域的職業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範。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有機組成部分。文藝以其特有的聽視覺藝術和塑造典型形象來反映生活本質,特別是在大眾傳播工具普及、精神生活豐富的現代生活中,文藝的社會作用尤為突出,文藝道德也越來越重要。在階級社會中,文藝具有階級性。無產階級的文藝道德是在繼承曆史上優秀傳統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從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把文藝的人民性、藝術性和科學性有機結合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具體要求是:文藝工作者首先要堅持無產階級的黨性原則,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堅持社會主義的創作原則,深入現實生活,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不斷提高創作和演出質量,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健康向上的精神產品。對人民負責,注重社會效果,製止內容不健康的作品和演出。增強集體主義觀念,開展正確的文藝批評,互相學習,團結一致。加強自身的思想和藝術修養,自覺抵製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在實踐中鍛煉和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人格
西方現代語言中的人格一詞,源於古典拉丁語的Persona,有“人”、“個性”、“性格”等含義。目前,常見的義項主要有:從倫理學上講,人格是道德上的權利和義務的主體。它的普遍意義大於個性,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是它內外兩個方麵的體現。在心理學上,人格主要指人的氣質、能力、性格等特殊的總和。基本上與個性或個性心理特征同義。在法律上,人格指作為權利義務主體的資格,應受到法律的保護。社會主義的人格,是建立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基礎之上的,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以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為準則,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
道德人格
屬於倫理學範疇。是指具有人格意義的道德主體,並具有道德上的權利與義務。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識、道德行為是構成道德人格的四個要素。它的特征是自律性、自主性、普遍性和規律性。道德人格是在道德社會化的過程中形成的。成熟的道德人格應該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遵循一定的道德準則,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提高和升華。發展道德人格既有社會客觀環境,也有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同時代、民族和階級,會產生不同的道德人格內容。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為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創造了客觀可能性。社會主義的道德人格,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道德為核心,把人們道德人格的內在價值與全人類解放,實現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的目標結合起來,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實現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道德人格。
社會群體
亦稱“社群”,主要指在社會的心理、思想意識等方麵起交互作用,並發生關係而結合的群體。社會群體一般可分兩類:基礎的社會群體和機能的社會群體。前者主要是根據血緣和地緣等自然環境條件關係而形成的氏族群體。後者是為了實現國家和政治等機能而組成的社會群體,社會成員之間思想意識接近,具有不同程度的共同利益和社會結構體係,它比基礎的社會群體有更強的組織性。同時,在機能的社會群體中,還有為了某種物質和精神生活而成立的區域性、小規模的社會群體。其中機能的社會群體意識很重要,它對維係群體的共同利益、統一成員思想,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在社會主義現階段,每個地區、行業和單位,都要以共同理想為奮鬥目標,不斷提高群體意識,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