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經濟管理體製及分配製度(1)(2 / 3)

社會主義物質利益原則

社會主義國家管理經濟的主要原則。即用經濟的手段管理經濟,使各種經濟活動與物質利益相聯係,根據經濟效果給予經濟上的獎罰。物質利益即經濟利益,是人們從事社會活動的物質動因。物質利益原則是指一切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都是為爭取或維護一定的經濟利益。它反映一定生產關係的要求。社會主義社會使勞動人民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掌握著實現物質利益的基礎和手段。而社會主義經濟和文化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就是關心、維護和滿足最大多效人民的物質利益。這也是社會主義物質利益原則的基本內含。社會主義勞動者的物質利益,包括國家、集體、個人利益,實行社會主義物質利益原則必須處理好三者利益關係,做到“三兼顧”。隻有這樣才能調動部門、地區、企業和個人的社會主義建設積極性。在整體與局都、國家與個人、長遠與眼前的物質利益關係上要統籌兼顧,不能隻顧一頭。在企業、部門或地區間的經濟聯係中實行等價交換原則,及在個人消費品分配中實行的按勞分配原則,都是物質利益原則的體現。實行這一原則,要把思想教育和物質鼓勵結合起來。

社會主義所有製形式

指社會主義製度下,生產資料歸誰所有的表現形式。社會主義所有製是以生產資料公有製為主體的多元化結構。現階段,我國生產資料所有製形式主要包括:①社會主義全民所有製,又稱社會主義國家所有製,即公有製的一種形式;②社會主義集體所有製,是由部分勞動群眾集體占有生產資料的另一種公有製形式;③勞動者個人所有製形式;④中外合資或外商直接投資企業的所有製形式;⑤還有打破上述所有製界限,以多種聯合形式為特征的經濟聯合體和城鄉各類企業的所有製形式,等等。生產資料所有製形式取決於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特點。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製結構應以公有製為主體,使其不斷發展壯大,並繼續鼓勵城鄉合作經濟、個體經濟發展。私營經濟是存在雇傭勞動關係的經濟成分,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與占優勢的公有製經濟相聯係,並受其巨大影響,有利於促進市場,活躍市場,擴大就業,是公有製經濟必要的和有益的補充。中外合資企業、合作經營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等,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必要的和有益的補充。

社會主義消費和積累

社會主義消費是社會主義再生產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社會主義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重要源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消費和積累的關係,從根本上說是辯證的統一。積累是為了擴大社會再生產,隻有生產發展,社會總產品增加,才能為提高人民的消費水平創造物質條件;而消費水平的提高,反過來又會促進生產的發展。正確處理積累與消費的比例關係,既不過分擴大積累,也不過分擴大消費,對促進社會擴大再生產,維護國家整體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消費水平。把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妥善結合起來,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是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勞動者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在社會主義生產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勞動者的消費水平,為勞動者提供日益增長的生存資料、享受資料以及為發展勞動者體力和智力的一切消費資料,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客觀要求。而社會主義積累是有計劃進行的,以國民收入的一部分用於擴大再生產、進行非生產性基本建設和建立物質後備。它的必然趨勢是,社會主義生產不斷擴大和社會財富日益增長,勞動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愈來愈充分地得到滿足。社會主義的消費和積累,有利於發展社會生產力,有利於堅持自力更生的方針,有利於加速現代化進程。

社會主義經濟管理體製

指社會主義國家對國民經濟進行組織、管理的製度和方法等所構成的體係。是社會主義經濟關係製度化的表現形式,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管理體製是以生產資料公有製為基礎的,它包括如何組織社會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劃分中央與地方、國家與企業、上級和下級單位的權限和責任以及管理機構的設置等方麵。由於經濟活動是人們生產關係的體現,社會主義經濟管理體製的建立,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央、地方、企業和個人的經濟關係,調動各方麵生產的積極性,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國民經濟管理體製具有不同的模式。一般分為集權式和分權式兩大類。集權式是指國家既掌握整個國民經濟的宏觀決策權,又掌握各企業的微觀決策權,分權式是指國家隻掌握國民經濟的宏觀決策權。把對企業的經常性經濟活動的決策權交給企業自己掌握。為適應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發展需要,我國正在深入進行經濟體製改革,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管理體製,進一步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