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經濟管理體製及分配製度(2)(3 / 3)

解決社會分配不公,要綜合治理,從深入配套改革上找出路。關鍵是健全調節手段。針對雙重體製下收入分配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具體政策。實施分配領域宏觀控製下的分層管理,強化政府的權威和功能,通過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對國家難以直接控製收入分配領域進行管理和調節。要堅決保護合法收入,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嚴厲取締非法收入。從長遠看,解決社會分配不公,還要逐步建立富有彈性的就業製度,使勞動者在競爭中獲得大致均等機會,與此相適應,必須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係。

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性質的規律

馬克思主義把社會生產方式矛盾運動過程中的客觀必然性,叫做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生產方式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麵,它們之間是對立統一的關係。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本質關係,首先表現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曆史上任何一種生產關係的出現,歸根到底都是由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決定的,都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生產力是經常發展變化的,而生產關係則相對地比較穩定。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生產關係不再適合生產力的性質,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必然要被適合生產力性質的先進的生產關係所代替。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發展起著巨大的反作用。當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性質的時候,它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反之,則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在階級社會中,生產力的發展提出改變舊的過時的生產關係的要求,因為觸及統治階級根本利益,必然遭到拚命反抗,隻有經過社會革命,掃除舊的生產關係,才能為新的生產關係的發展開辟道路。在社會主義製度下,以生產資料公有製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從根本上適合生產力的性質。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仍然存在著矛盾,但屬非對抗性的,而且可以通過社會主義製度的自我改革和調整加以解決。

計劃經濟也要自覺運用價值規律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它的內涵是,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量決定的;商品交換要以價值為基礎,按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規律在經濟生活中發生作用的具體形式表現為:市場價格總是根據供求關係的變化,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以調節供求之間達到基本平衡。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製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而價值規律也必然存在並發生作用。在計劃經濟中,價值規律不是自發地起調節作用,而是被自覺地加以運用。在計劃經濟中自覺運用價值規律的主要表現是:①國家在製定計劃時,必須考慮和運用價值規律。通過製定合理的價格政策來保證有計劃按比例地分配社會勞動。②逐步建立起發育良好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大市場,為價值規律發揮調節作用創造應有的環境。③注意限製、減少和抵消價值規律在發揮調節作用時的消極影響。

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