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調節
市場調節指商品生產者根據市場供求關係變化,受價值規律調節,自行安排生產。在前一階段,我國實行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在計劃經濟體製運行中,允許存在部分市場調節。即由國家統一計劃出一定範圍、允許部分產品的生產和流通的價值規律自發地調節,以補充計劃生產和流通的不足。
市場經濟
通過自發的市場調節實現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地區和社會再生產多環節之間經濟聯係的經濟形式。市場經濟這一術語,在資本主義國家常把它作為資本主義經濟的同義語,他們把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經濟稱為市場經濟,而把按照國家計劃進行生產的社會主義經濟稱為計劃經濟。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條件下,一切經濟活動都受價值規律的支配,由市場調節,競爭激烈,社會生產不可能完全擺脫無政府狀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市場經濟體製同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緊密結合的經濟體製,它是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與社會主義公有製、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共同富裕的奮鬥目標緊密相聯係的經濟形態,是有中國特色的經濟體製。
私營經濟
私營經濟就一般含義來說,是指以生產資料和產品私人占有、以剝削雇傭勞動為基礎的一種經濟成分,是私人經濟的一種形式。它包括個體經濟、家庭副業、集市貿易和雇工經營等。在我國,私營經濟有著特定的含義,它不是指一般的私人經濟,而是指存在著雇傭勞動關係的經濟成分。國務院頒布的私營企業暫行條例規定:“私營企業是指企業資產屬於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營利性的經濟組織”,這有利於把私營經濟同沒有雇工或隻有少量雇工的勞動者個體經濟區別開來。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財政性發行
是指用於彌補財政赤字的貨幣發行。這種發行沒有相應的物資作保證,會導致社會購買力超過商品可供量。如果這部分發行投入國家建設,會使建設物資供不應求,延長建設周期,不能如期形成生產能力;如果這部分發行用於消費,會使市場消費品供應緊張,物價上漲。所以要嚴格控製財政性發行,防止財政性發行的根本辦法是要在編製財政計劃時,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留有餘地。在執行中要抓好增產節約,增收節支,積極組織財政收支平衡。
財政收支平衡
通常指當年財政收入大於當年財政支出,並略有節餘。社會主義財政收支平衡包括國家預算收支平衡和預算外收支平衡兩部分。預算收支平衡在財政收支平衡中占主導地位,是財政收支平衡的基本部分。通常人們把國家預算收支平衡直接稱為財政收支平衡。從實物形態看,財政收支平衡反映著某一年度內國家財政對一部分社會產品的占有量與安排使用量之間的平衡關係。實現財政收支平衡,必須做到:一在編製預算時要恰當地確定收入和支出計劃,並保留適當的預備費;二要努力增加收入,嚴格控製支出,不斷組織新的平衡;三是保證預算收支的真實性,防止虛假平衡。同時還必須考慮與信貸、外彙資金以及與物資的統一平衡,才能實現財政收支的真正平衡。
複式預算
是從單式預算製演變而來的一種預算編製方法。按照國務院確定的編製與複式預算方案,我國實行複式預算的基本格局是將原來複式預算中的各項財政收支,按照不同的經濟性質,分解為經常性預算和建設性預算兩個部分。國家以社會管理者身份取得的一般收入列入為經常性預算收入;國家用於維護政府活動的經常費用,保障國家安全和穩定,發展教育、科學、衛生等各項事業以及用於人民生活方麵的支出,列為經常性預算支出。國家經常性預算的結餘,專門用於建設方麵的某些專項收入和債務收入,列為建設性預算收入;國家直接用於建設方麵的支出,列為建設性支出。這樣改革以後,有利於在預算安排和執行中,更好地貫徹量力而行的原則,有利於增強財政收入的透明度,有利於建立約束機製,提高預算管理水平。
預算外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