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引進項目的可行性研究

結合我國的實際和技術進步總的發展趨勢的要求,對可能引進的國外技術設備、管理經驗、新工藝和技術專利進行分析判斷的過程,是引進技術決策的前提。其內容可以分為經濟的和技術的兩個方麵。從經濟方麵看,要分析技術引進項目是否符合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內是否具備物資配套能力;是否有利於產業結構的優化、增強出口創彙能力;能否帶來相應的社會經濟效益。從技術方麵看,要研究技術引進項目是否具備先進性、適用性,國內批量生產的可能性和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還要考慮到我國科技發展的實際水平,能否在短期內達到技術引進項目的水平或國內是否已經達到相當的水平。通過這類可行性研究,可以避免低水平引進和重複引進,提高外彙使用的經濟效益,提高我國的自力更生的能力。

盲目引進

指在對外經濟開放、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過程中,重引進輕消化、多頭重複引進和低水平引進的不良傾向。引進技術是對外經濟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加快技術進步,實現產品更新換代,更好地滿足需要和進一步出口創彙,增強自力更生的能力。對外開放十年來引進技術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確實存在著盲目引進的情況。首先是重引進輕消化,資料表明,我國現已消化的項目隻占全部引進項目的10%左右,其次是重複引進,各地區、部門和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競相引進,以至不顧實際需要和國內配套能力,使大批生產線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更嚴重的是低水平引進。相當一部分引進技術並不是世界先進的技術,有的甚至是由我國輸出的技術。產生盲目引進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缺乏經驗,統籌協調不夠,工作中缺少科學論證和體製上不相適應,也有一些純屬不正之風的產物。盲目引進,浪費了寶貴的外彙,貽誤了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戰機,後果十分嚴重,必須認真對待,堅決糾正。

對外資金交流

指國際間的資金輸出、輸入。對外資金交流包括下述幾個內容:①對外直接投資,即我國吸收外國的直接投資以及我國在海外的直接投資。前者指外國客商在我國舉辦的獨資、合資企事業;後者指我國在外國辦企事業。②國際信貸。即通過國際信貸機構和外國金融機構借入我國使用的外資和我國向國外的各種貸款。③國際援助。包括我國得到的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機構的援助款項及我國向外國的援助款項。同時,對外資金交流常伴隨物資交流和技術交流以及相應的勞務合作等。

國際資本移動與流動

指導致改變資源分配的真實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它一般包括長期證券投資和直接投資。證券投資是指私人或機構投資購買外國證券和股票,其特點是不參與或控製有關公司企業的經營管理;直接投資則指私人或機構在海外從事生產性活動,其特點是參與或控製有關公司企業的管理決策。國際資本移動不同於國際資本流動,後者僅指短期資金、外彙等的各種商業性或投機性的頻繁流動,屬於國際金融現象。因此,國際資本移動對各國經濟的發展更具有直接而深遠的影響。國際資本移動同現代世界市場幾乎有同樣長的曆史。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是國際資本移動的高峰時期。國際資本移動產生的原因較為複雜,其中包括繞開貿易壁壘、貨幣製度、東道國的需要等許多因素。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離不開國際資本移動,它是利用外資的重要形式。

國際信用

國與國之間相互提供的信用,是商品經濟在世界範圍內發展帶來的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的國際存在形式。其主要類型有:出口信貸、銀行信貸、租賃信貸、補償貿易、政府信貸和國際金融機構信貸等。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角度分析,國際信用是信用提供者運用借貸資本推動商品輸出或直接的資本輸出形式。但對於信用的接受者來說,也可以將其看作是利用國外資金來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

國際資金市場

指國際貨幣市場、國際信貸市場和國際資本市場的總和。國際貨幣市場,即短期資金市場,其借貸期限為一年以下;國際信貸市場,即中期資金市場,其借貸期限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國際資本市場,即長期資金市場,專門經營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資金存放和借貸,組織吸收和利用國內、國際的各種長期資金。國際資金市場上的各種金融機構,利用各種工具,開辟多種渠道,不斷吸收存款並把它輸送到需要資金的地方和借入者手中。國際資金市場的資金,主要來自各國中央銀行的外彙儲備、國際金融組織的資金、國際銀行和跨國公司的閑置資金和西方國家國內資金市場的遊資。目前交易量最大的國際資金市場,是倫敦和紐約市場。

國際金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