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國際間進行借貸、投資、資金調撥、貿易結算及金、銀、政府公債、外彙和有價證券買賣投機的場所。它的形成,一般應具有金融機構比較集中、外彙和金融管製較鬆、證券交易免稅或低稅、黃金自由買賣、交通和電信聯係比較方便等條件。作為國際主要金融市場,其所在國的貨幣或可以用來結算的外幣必須是世界各國的主要儲備貨幣和國際貿易的計價和結算手段。國際金融市場的形成對於促進國際貿易和資本輸出起著很大的作用,但同時也是各國壟斷資本互相滲透、爭奪和投機的重要場所。目前,國際金融市場的主要場所是:倫敦、紐約、蘇黎世、巴黎、法蘭克福、東京、盧森堡、香港及新加坡等。

國際金融組織

一般指聯合國專有的金融組織,負責促進國際貨幣合作,便利國際貿易的擴大與平衡發展,通過貸款幫助成員國發展經濟和複興經濟等。國際金融組織主要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等組織。

世界銀行

全名為“國際複興開發銀行”,是對成員國提供開發資金的國際性金融組織。它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總行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隻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國,才有資格成為世界銀行的成員國。宗旨是:通過提供和組織長期貸款和投資,解決成員國戰後恢複和發展經濟的資金需要。它的資金來源有三個方麵:①成員國繳納的股金,各成員國認購股金的大小,是根據一國的經濟力量和財政力量,還參照該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繳納的份額的大小,由世界銀行同有關國家協商確定,並由銀行理事會批準;②借款,主要是以發行債券形式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措資金;③出讓債權,世界銀行還把自己的貸款債權轉讓給商業銀行等私人投資者,抽回部分資金。

資金輸出

指社會主義國家政府或其他經濟組織為加強國際經濟合作,謀取一定的經濟利益而對國外的投資或貸款,由於至今為止社會主義國家能向外輸出資金的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主要是國家所有製,因此,社會主義國家資金輸出的主體是國家。資金輸出的形式有兩種:①生產資金輸出,即對外直接投資,也就是社會主義國家在國外舉辦企業,參與國際生產和競爭,以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取得外彙和提高競爭能力。②借貸資金輸出,即對別國政府或企業提供貸款,以取得利息和加強國際上資金方麵的合作。

資本輸出

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或壟斷組織為了獲取高額壟斷利潤或利息而對國外進行的投資或貸款。

根據資本輸出的主體不同,可分為政府資本輸出和私人資本輸出。政府資本輸出包括贈與、貸款及政府出口信貸等,私人資本輸出包括私人對外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及私人出口信貸等。資本輸出還可根據輸出資本的用途分為生產資本輸出和信貸資本輸出兩類:前者指在國外開辦企業,後者指向國外輸出借貸資本。資本輸出是壟斷資本主義的一個重要經濟特征。經濟發達國家通過資本輸出,可利用發展中國家廉價的土地、原料和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擴大市場,同時避免商品輸出受到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政策的阻礙,有利於高額壟斷利潤的獲取。戰後,發達國家之間的資本輸出日益增長,反映了戰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和發達國家在爭奪投資場所方麵的鬥爭,但謀取高額壟斷利潤仍是目的。

商品輸出

指一個國家和地區為了謀取一定的經濟利益麵向其他的國家和地區銷售商品。商品輸出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的,當商品經濟的發展超越國界,形成了國際分工和國際市場後,商品輸出就有了客觀的必然性。從曆史上看,它是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自由競爭加速了經濟的發展和商品總量的增長,國內市場相對狹小,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必然向國外輸出商品,尤其是向落後國家輸出商品。這種商品輸出反映了發達國家對經濟落後國家的經濟掠奪,因為落後國家原料價格便宜,工業品價格高,發達國家通過不等價交換可獲取高額利潤。當然發展中國家在商品經濟發展中也要通過商品輸出獲取外彙,以促進自己民族經濟的發展。社會主義國家為了滿足國內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需大量外彙,以便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民生活必需品,這樣也必須大力發展商品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