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司法機關的工作機製和人財物管理體製,逐步實現司法審判和檢察同司法行政事務相分離。加強對司法工作的監督,懲治司法領域中的腐敗。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司法隊伍。
五、深化幹部人事製度改革努力形成廣納群賢、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製,把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的各種事業中來。要加快幹部人事製度改革步伐,努力推進幹部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製度化。在選賢任能問題上,關鍵是要建立科學的選人用人機製。要以建立健全選拔任用和管理監督機製為重點,以科學化、民主化和製度化為目標,改革和完善幹部人事製度,健全公務員製度。擴大黨員和群眾對幹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實行黨政領導幹部職務任期製、辭職製和用人失察失誤責任追究製。完善幹部職務和職級相結合的製度,建立幹部激勵和保障機製。探索和完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幹部人事分類管理製度。改革和完善幹部雙重管理體製。打破選人用人中論資排輩的觀念和做法,促進人才合理流動,積極營造各方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
六、加強對權力的製約和監督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製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製,從決策和執行等環節加強對權力的監督,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把幹部特別是高中級幹部管住管好,至關重要。我們的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大都掌握著一定的權力。這種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隻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決不能用來謀私利。幹部權力越大,責任就越大,對他們運用權力的行為就越應當嚴格監督。重點要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監督,加強對人財物管理和使用的監督。強化領導班子內部監督,完善重大事項和重要幹部任免的決定程序。改革和完善黨的紀律檢查體製,建立和完善巡視製度。發揮司法機關和行政監察、審計等職能部門的作用。實行多種形式的領導幹部述職述廉製度,健全重大事項報告製度、質詢製度和民主評議製度。認真推行政務公開製度。加強組織監督和民主監督,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
(第四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在社會主義政治發展史上是個新概念,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理論的新發展。
一、政治文明是社會文明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指出,任何社會都不僅有其特定的經濟基礎,而且有其相適應的政治的、法律的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因而任何社會形態都是一定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統一體。社會的結構分為經濟、政治和文化三個基本結構,因而社會的文明結構分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個部分。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構成了完整的社會主義文明觀。從一般意義上說,政治文明是人類政治活動進步、有序、規範的成果。如果不講政治文明,那麼就會把整個政治上層建築摒棄在社會文明係統之外,那樣,社會的發展勢必是不完全的、不協調的。在過去20多年中,我們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但在提出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的同時,已經提出要“發展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和完備的社會主義法製”。這表明,我們黨在改革開放實踐中一直在進行著政治文明建設。
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區別於資本主義的新型的政治文明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和體現,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一種政治和製度保障。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實行民主政治。實行民主政治,一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丟掉這一條,也就沒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也就不可能有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麵。二是要講人民當家作主,讓人民群眾真正享有民主權利,否則人民群眾也就不可能廣泛參與各種民主政治活動。三是要講依法治國,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否則,就不可能有穩定的政治與社會秩序。因此,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為新型的政治文明,與資本主義的政治文明有著本質的區別。正因如此,雖然我們應該借鑒和吸取資本主義社會政治文明中一些有益的東西,但決不照搬西方政治製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