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新時期改革開放理論(1)(1 / 3)

樹立改革開放的新觀念

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次重大的社會變革,它必然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上產生巨大的影響。樹立適應改革開放的新觀念,是促進社會主義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包括價值觀念、市場觀念、競爭觀念、效益觀念等等。一方麵要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一方麵要以馬列主義基本理論為指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市場觀念

商品經濟必須借助市場交換,方能使商品得到社會承認,實現其價值。在過去的經濟體製下,產品由國家分配或包銷,市場觀念淡薄,造成產品的供不應求或是大量積壓。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商品生產者,必須關心市場狀況,掌握經濟信息,了解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變化,並以此為依據,積極地、靈活地調整和改進商品生產,使自己的產品在數量、質量、品種、式樣、價格等方麵,適應市場需求,也就是符合人民生活的需要,這樣才能使生產得到發展,並且使全社會的生產保持協調。黨的十四大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作為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這對人們的市場觀念產生積極的影響。

效益觀念

效益觀念反映了企業生產的目的和對其結果的評價。資本主義企業的效益是以更多地剝削剩餘價值為目的,隻代表了資本家的利益。社會主義企業既是社會公有財富的生產者,又是企業集體福利的組織者,還是勞動者個人按勞分配的實現者。因此社會主義的效益觀念,反映了國家、企業集體、勞動者個人三者利益的統一。因此,正確的效益觀念應該是:既講經濟效益,又講社會效益。為滿足人民的需要,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向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不能隻追求企業的利潤,而忽視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同時,這種效益觀念還要著眼於全局和長遠,不能隻強調局部的、自身的、眼前的利益。要為整個國家經濟的協調發展和長遠的效益做出努力。

競爭觀念

競爭是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普遍現象。《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製改革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企業之間的關係,首先是互相協作、互相支援的關係,但這種關係並不排斥競爭。”黨的十四大報告更進一步指出,企業應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社會主義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同於資本主義企業那種弱肉強食的競爭,而是企業在市場上接受檢驗,以促進企業改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推動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正確的競爭觀念,應該是遵紀守法,采取符合社會主義原則的競爭方法,主要從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改進服務質量入手,杜絕一切弄虛作假、欺騙消費者,打擊其他企業的不正當手段。同時在競爭中也要發揚相互協作與支援的好風氣,促進社會經濟的共同發展。

適度消費觀念

生產是消費的前提,消費隻能隨著生產的發展逐步提高。在正常情況下,消費增長的速度隻能低於生產發展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速度,居民和集團購買力增加的幅度必須同社會消費品生產增長的幅度相適應,這是不能違反的客觀經濟規律。適度的消費,即符合這一客觀經濟規律,可以刺激和推動生產。而違反這一客觀經濟規律的高消費則會造成供應緊張、通貨膨脹,破壞社會生產的正常發展。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積累大量資金,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長期堅持艱苦奮鬥,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業的方針,而不能追求過高的消費,尤其要杜絕企業和機關單位講排場、比闊氣、鋪張浪費的不良傾向。要對全社會的消費需求、消費檔次、消費心理、消費方式進行正確的引導和調節,使之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狀況,並對生產的發展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

對內搞活、對外開放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製定的關於我國經濟發展新戰略的一項重要方針、政策。其基本內容是:對內從根本上改革束縛生產力發展的傳統經濟體製,依據商品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放寬經濟政策,擴大企業自主權,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製;對外改變閉關自守的政策,積極發展對外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引進外資和國外先進技術,學習外國先進的經營管理方法等。實踐證明,這項政策的實施,加快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增強了國民經濟活力,擴大了對外經濟合作與交流,促進了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需要進一步堅持並不斷加以完善。

調整、改革、整頓、提高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討論經濟形勢,確定對整個國民經濟實行的方針。是針對我國經濟工作中長期存在的“左”的傾向,和當時經濟的困難形勢所做出的重大決策。調整,就是把長期失調的經濟比例關係理順,使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各個環節能夠比較協調的發展,使積累和消費、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之間保持合理的比例。改革,就是進行經濟體製和政治體製和其他方麵不合理的體製的改革。整頓,就是把原有企業,特別是一部分管理混亂的企業整頓好,管理好,使企業的生產和各項工作走上正軌。提高,就是大力提高生產水平、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這個八字方針以調整為中心,在調整中改革,在調整中整頓和提高。經過全黨、全國認真貫徹,我國的經濟形勢發生了較大變化,使整個國民經濟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