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新時期改革開放理論(1)(3 / 3)

農村專業戶

我國農村中專門從事某項商品生產經營的農戶。其特點是專業化程度高,以主要勞力和主要時間從事某項專業從事商品生產,商品率較高以戶為經營單位。專業戶經營的範圍包括種植、養殖、林、漁、副業、手工業、運輸業等。專業戶一般可分為自營專業戶和承包專業戶兩類。自營專業戶,即勞動者以自己所有的生產資料,獨立地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專業戶,實質是新形成的個體經濟。承包專業戶,即承包集體經濟組織的某個專業生產項目而形成的專業戶,他們取得了集體所有的生產資料的使用權,成為相對獨立的生產經營單位,但它必須受集體經濟組織的計劃指導、協調和監督,因而又是集體經濟組織的一個經營層次。在這兩種形式的基礎上,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又出現了專業聯合體的“聯合專業戶”。專業戶是我國農業專業商品生產的雛形,它能夠集中財力、物力、人力從事專業生產,使經營水平和商品率不斷提高。專業戶的發展為農村大批剩餘勞動力找到了出路,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是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專業化、社會化的一條重要道路。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

由農村和社會其他部門組織建設的各種為農業提供服務的組織共同組成的組織網絡係統。目前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一般包括3個層次:①村級服務組織,包括村集體和農戶自願組建的服務組織等,是社會化服務體係的基礎;②鄉(鎮)級服務組織,主要由各方麵如農業的職能管理部門或其組織的機構以及農民跨村組織的服務組織構成,是社會化服務體係的主體;③縣級服務組織,主要由縣級各方麵如農業和農村的職能管理部門及其組建的企業(公司)等組成,是社會化服務體係的龍頭,擔負著連接城鄉、溝通工農的重大任務。農村改革恢複和大力發展了農業家庭經營,這種家庭分散經營盡管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但由於家庭生產經營規模小,改善生產經營條件、使用現代科技成果、應付自然災害、組織中遠距離銷售和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都十分有限,因此,必須由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各種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村各級政府部門和黨團組織以及全社會各有關方麵,來共同為農戶和農業提供這些方麵的服務。對農戶、農業的這些服務,不是任何一個組織、一個部門所能獨立承擔的,必須調動全社會各有關方麵的積極性,彼此聯係,互相配合,構成一個健全的社會化的農業服務體係。黨的十四大要求,應從各地實際出發,逐步壯大集體經濟實力,通過組織開發性生產、開辟新的生產途徑、實行土地有償承包、興辦鄉鎮企業等辦法,通過發展生產來逐步發展集體經濟,切不可刮風,絕不能采取“一平二調”,削弱家庭經營的辦法。

農產品價格改革

農村經濟體製改革的重要內容。農產品價格問題,是農業與社會其他經濟部門、農民和其他社會成員之間的勞動交換是否貫徹等價交換這一市場經濟基本規律要求的問題。農產品價格改革包括農產品價格調整和農產品價格管理體製改革兩個方麵,體製改革主要是定價權的下放、價格形式的變動等。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一直在想方設法解決曆史上長期存在的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問題,我國的農村改革一開始也就抓住了農產品價格問題,幾次大幅度地提高了農產品收購價格。改革中我國先是提高了農副產品的國家收購價格並實行超購加價;接著是改指令性征購派購計劃和全國統一製定的指令性收購價格,為合同定購和議購議銷、自收交易相結合,定購價格、協議價格和自由價格相結合,使農產品定價權和價格管理權不斷下放。目前,盡管農產品價格不合理問題已基本解決,但仍存在著農產品內部大田作物與經濟作物、種植業產品與其他產品之間的比價仍然不合理等問題。因此,農產品價格改革的任務仍很多,且難度大。

農村流通體製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