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主要方麵和次要方麵
毛澤東在《矛盾論》中對矛盾的主要方麵和次要方麵作了全麵係統的論述。矛盾的主要方麵和次要方麵是矛盾特殊性的一種情形。表明矛盾雙方在矛盾統一體中所處地位和作用的哲學範疇。矛盾著的兩方麵中,起主導作用的方麵,即矛盾的主要方麵;居於被支配地位的方麵,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麵即矛盾的次要方麵。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豐要方麵所規定的。矛盾的主次雙方是相互依賴、相互製約,而且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的。由於矛盾雙方的鬥爭引起了雙方不平衡狀態的變化,從而使事物由相對靜止狀態向顯著變動狀態推移,這種變化達到某個關節點時,矛盾的主要方麵和次要方麵就互易其位置,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麵起了變化,事物的性質也就隨著起變化。毛澤東對矛盾的主要方麵和次要方麵轉化的深刻分析,揭示了宇宙間新陳代謝規律的實在內容。分析矛盾雙方地位和作用的不平衡性,確定矛盾的主要方麵和次要方麵及其轉化,對於指導革命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
不同性質矛盾的不同解決方法
毛澤東在《矛盾論》中對不同性質矛盾的不同解決方法作了全麵係統的論述。不同質的矛盾,隻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世界上各種事物的矛盾都有自己的特殊的性質,從矛盾產生的基礎來看,可以區分為對抗性矛盾和非對抗性矛盾兩大類。對抗性矛盾是在雙方根本對立的基礎上產生的矛盾,是最後要采取外部衝突的形式才能解決的矛盾。如社會生活中的敵我矛盾即人民的敵人和人民的矛盾,自然界的火山爆發,炸彈爆炸等,都是對抗性矛盾。非對抗性矛盾則是在雙方根本一致的基礎上產生的矛盾,一般應采取非對抗的形式去解決。如人民內部的非對抗性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礎上的矛盾,必須采取民主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一般說來,對抗性矛盾最終都要采取外部衝突的形式去解決,而非對抗性矛盾則不采取這種形式去解決。同一性質的矛盾,所處的具體條件不同,鬥爭的形式也會有所區別。即使是對抗性的矛盾,也不是在任何時候都采取對抗的形式。隻有到了矛盾雙方鬥爭激烈的階段,才會采取對抗的形式。矛盾的性質和鬥爭形式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在一定條件都是可以互相轉化的。隨著矛盾性質的變化,解決矛盾的方法也隨之發生變化。根據事物的具體發展,有些矛盾是由原來非對抗性的,而發展成為對抗性的;也有些矛盾則由原來是對抗性的,而發展成為非對抗性的。敵我矛盾可以轉化為人民內部矛盾,人民內部矛盾也可以轉化為敵我矛盾。如在一般情況下,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是對抗性的敵我矛盾,但是在我國無產階級掌握政權,資產階級願意接受改造的條件下,它又變成了非對抗性的人民內部的矛盾。隻有具體地分析矛盾性質及其發展變化,才能采取恰當的方法去解決矛盾。
必然王國和自由王國
毛澤東揭示客觀規律與人們自覺活動之間相互關係的一對哲學範疇。毛澤東指出:“所謂必然,就是客觀存在的規律性,在沒有認識它以前,我們的行動總是不自覺的,帶著盲目性的。”這種境地叫做“必然王國”。“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隻有在認識必然的基礎上,人們才有自由的活動”,處在自覺的、主動的境地,這種境地叫做“自由王國”。從必然到自由,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是種飛躍,實現這個飛躍是一個反複的實踐過程。在實踐中,人們逐步地認識客觀規律,並運用規律為自己創造條件,爭得自由。人類的曆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曆史,這個曆史永遠不會完結。因此,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