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為了群眾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主義觀點,在中國革命的實踐中,一貫強調這個指導思想並豐富發展了它。中國共產黨建立後就明確提出:黨的任務是為中國廣大人民的利益而奮鬥,黨的最終目的是要徹底消滅一切剝削製度,使全人類徹底解放,實現人類最理想和幸福的共產主義社會。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在他的一些關於經濟工作的文章和農村調查報告中,反複闡述了在革命工作中關心群眾利益,改善群眾生活的重要意義。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強調指出:我們這個隊伍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們的幹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必須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為廣大人民謀取利益,絕不允許去損害人民利益。在《論聯合政府》的報告中進一步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這是黨的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共產黨人必須為人民的利益堅持真理,為人民的利益修正錯誤,一切向人民負責,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誌。劉少奇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的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對毛澤東等共產黨人提倡的群眾路線作了係統的闡述,並把一切為了群眾的觀點作為群眾路線的一個首要內容。一切為了群眾,把群眾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是檢驗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與否的一個基本標準,是共產黨在全國執政後加強自身建設,教育黨員防止從人民的勤務員變成人民頭上老爺的一個重要方麵。
一切依靠群眾
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就闡述了一切依靠群眾的思想。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又明確提出:真正的銅牆鐵壁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隻要依靠群眾,我們就能消滅一切反革命,就能奪取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報告中指出:“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隻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隻會被我們所壓倒。要正確執行群眾路線,在工作中心防止命令主義和尾巴主義的兩種錯誤傾向。劉少奇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的修改黨章的報告中,指出人民群眾的解放,必須由群眾的自覺與自願、自覺與發動,不依靠於群眾的自覺與自動,我們將一事無成。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1943年6月1日,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所寫的《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幹問題》的決定中首次科學地概括出來的。1945年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劉少奇進一步將這種領導方法,提高到黨的群眾路線的高度,要求黨的一切組織在一切工作中采取群眾路線。黨要進行正確的領導,必須傾聽群眾的意見,將群眾分散的無係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係統的意見,然後又到群眾中去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這樣循環往複,以至無窮,使黨的認識和意見,一次比一次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是中國共產黨製定路線、方針、政策所必須遵循的一條基本的路線,也是黨貫徹執行路線、方針、政策、進行每一項工作所必須采取的一種基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這是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總結黨的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科學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
群眾路線和認識論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