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方麵,人民通過自己的國家機關實行計劃經濟,參加產品分配,有計劃、按比例地協調地穩步地發展生產力,逐步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在文化方麵,人民通過自己的國家機關;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科學技術、文化事業,大力培養各方麵人才,繁榮社會主義的教育、科學、文化和藝術,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等等。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從根本上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的地位。但應指出的是,人民的主人地位的真正實現需要有一個發展過程。這是因為,在社會主義的一定曆史階段上,人民當家做主的完全實現還受各方麵條件的製約,不能夠超越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們的文化素質等客觀條件。發展民主和健全法製密切相關,人民主人地位實現的重要保證就是要使其享有的各種權利製度化、法律化。隻有經過實踐的不斷探索、不斷改革和完善,才能逐步形成一套與高度民主相適應的製度,這必然需要有一個長期的過程;從意識形態領域肅清封建專製主義遺毒和資本主義的影響,使人民當家做主成為生活習慣,也需要長時期的努力。因此,提高人民的主人地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政治生活的客觀要求,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關係
社會主義社會中不同階級之間的互相關係。階級關係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隨著曆史的發展和社會生產方式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在不同的國家和每個國家不同的曆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我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社會。原來處在被統治、被奴役地位的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群眾以及民族資產階級,成為國家的主人,成為新中國的統治階級;而原來的統治階級,即在帝國主義支持下的大資產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已經被打倒,成為被統治階級。特別是在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社會主義的生產關係已經建立起來了,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國內的階級關係進一步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民族資產階級接受了工人階級的和平改造,他們原來所占有的生產資料轉到了國家手中,民族資產階級已不再存在,他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人被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工人階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覺悟更加提高,在各個領域中的領導地位更加鞏固了;農民、手工業者已經從個體的私有的勞動者變成集體所有製下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各民主黨派開始成為各自所聯係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成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力量。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被消滅,階級鬥爭已經不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變成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加強團結,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早日把我國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這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階級關係的主要方麵。另一方麵,在我國還存在著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我們還處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敵視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勢力還會對我國進行侵蝕和破壞;我國的社會主義製度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還不能防止某些社會成員發生腐化變質的現象,不能杜絕極少數剝削分子的產生。因此,社會主義社會一定範圍的階級鬥爭還將長期存在下去。這種階級鬥爭已經不再表現為一個階級同另一個階級之間完整形態的階級鬥爭,而主要表現為人民同形形色色的從各方麵進行破壞社會主義製度活動的敵對分子的鬥爭。這種鬥爭隻是在一定範圍內進行的。因此,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鬥爭既沒有消滅,在社會上又不占主導地位,而是一種殘餘形態的階級鬥爭。在分析和研究社會主義社會階級關係時應該看清這一特色。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的階級關係,對於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正確處理兩類矛盾學說
關於正確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1957年2月27日,毛澤東的《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全麵地分析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明確提出了正確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矛盾的學說。一、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著矛盾。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反映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呈現出錯綜複雜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