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6)(1 / 3)

這些錯綜複雜的矛盾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敵我矛盾,另一類是人民內部矛盾。敵我矛盾指人民的敵人與人民之間的矛盾,是敵對階級之間在根本利益衝突的基礎上產生的對抗性矛盾。人民內部矛盾指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產生的矛盾。人民內部矛盾,在勞動人民之間說來,是非對抗性的;在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說來,除了對抗性的一麵以外,還有非對抗性的一麵,如我國工人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則屬此類。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不同的曆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在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一切讚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於人民的範圍;一切反抗社會主義革命和敵視、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勢力和社會集團,都是人民的敵人。這是劃分兩類社會矛盾的界限。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如果處理得當,敵我矛盾有的可以轉變為人民內部的矛盾;如果處理不當,人民內部矛盾也可以轉變為敵我矛盾。二、提出了解決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原則和方針政策。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的性質不同,解決的方法也就各異。對敵我矛盾,用專政的方法來解決;對人民內部矛盾,采用民主的方法來解決。為了正確解決人民內部矛盾,毛澤東提出,人民內部要在政治上實行“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在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關係上,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經濟工作中,實行對全國城鄉各階層統籌安排和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利益;在民族關係問題上,各民族團結平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發展少數民族的經濟和文化,既要反對大漢族主義,又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在知識分子問題上,要團結、教育知識分子,從根本上改善同他們的關係,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必須解決的問題,使他們得以積極發揮自己的才能等等。三、明確了剝削階級作為階級消滅以後人民內部矛盾所處的重要地位。毛澤東根據我國生產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社會矛盾與階級關係的變化,指出,革命時期的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鬥爭已經基本結束,社會主義的生產關係已經建立起來,我們的根本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為在新的生產關係下麵保護和發展生產力,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以便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一場新的戰爭-向自然界開戰,發展我們的經濟和文化,建設我們的新國家。因此,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就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矛盾的學說,是毛澤東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總結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中國革命的曆史經驗,分析了中國實際情況之後提出來的。它的提出也有一個過程,1949年6月,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提出:對人民內部的民主方麵和對反動派的專政方麵,互相結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政,並提出,解決人民內部矛盾應該用民主的即說服的方法。1956年12月4日,毛澤東在致黃炎培的信中,第一次提出了要正確處理兩類社會矛盾的思想。在1957年春,對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矛盾學說作了係統的論述。雖然說,肯定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矛盾這一點並不是毛澤東最先提出來的,但是把這個問題作為重大的理論問題和現實的全麵性問題突出地提出來加以研究,把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分為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這還是第一次。這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大貢獻。

人民內部關係

人民內部的各個階級、階層、各民族、黨派、團體內部及各個階級、階層、各民族、黨派、團體之間的相互關係。它是敵我關係的對稱。如工人之間的關係、農民之間的關係、工農之間的關係、知識分子之間的關係、各民族內部及各民族之間的關係、領導與群眾的關係等,都屬於人民內部關係。人民內部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這種矛盾毛澤東稱為人民內部矛盾,這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矛盾。因此,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就不能采取鎮壓的、強製的方法來解決,而應采取民主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來解決。1956年4月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和1957年2月《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係統地闡述了如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關係、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提出,應該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利益;在處理黨派關係上,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在發展科學文化上,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民族問題上,實行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榮,既要反對大漢族主義,又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在解決人民內部矛盾上,實行“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從團結的目標出發,經過批評和自我批評,達到新的團結。這些原則,成為中國共產黨處理人民內部關係的方針,對於增強全國人民的團結,鞏固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