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1)(2 / 3)

獨立思考

鄧小平倡導的與解放思想並提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主張。指不囿於框框、條條、“本本”、傳統、習慣勢力的束縛,不照搬別人、別國現成的模式,一切從變化著的實際出發去思考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倡導獨立思考,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找到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勝利道路。鄧小平在曆史新時期指出,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就會有亡黨亡國的危險。他強調,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要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力量來辦。外國的經驗要借鑒,但不能照搬照抄某一種模式。1988年5月18日鄧小平專門作了“解放思想,獨立思考”的談話,他說:“我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基本思想是解放思想,獨立思考,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來製定政策。”因為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這樣的事,“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來,列寧的本本上也找不出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情況,各自的經曆也不同,所以要獨立思考”。其目的是找到一條具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一切從實際出發

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根本觀點、根本方法之一。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反對和克服主觀與客觀相分裂、認識與實踐相脫離的主觀主義思想路線的鬥爭中提出。實質是通過一切從實際情況出發和理論聯係實際,達到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毛澤東指出:“真正的理論在世界上隻有一種,就是從客觀實際抽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了證明的理論,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可以稱得起我們所講的理論。”他說:“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產黨員所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切從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才取得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但是,1958年以後,由於“左”傾錯誤的影響,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受到破壞,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更是遭到嚴重的破壞。鄧小平深刻指出:“二十年的曆史教訓告訴我們一條最重要的原則:搞社會主義一定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也就是毛澤東概括的實事求是,或者說一切從實際出發。”粉碎“四人幫”後,鄧小平反複強調: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些就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根本觀點,根本方法。他指出:“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產黨員所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從實際出發,本本主義就會嚴重起來,思想就會僵化,就不可能提出正確的方針、政策。遵循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現階段一切從實際出發,要求正確認識中國的國情,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實際出發,包括正確認識中國在世界曆史發展過程中及在國際環境中所處的地位。為了取得對中國國情全方位的、動態的、曆史的和整體的認識,要進行認真而係統的調查研究。

理論聯係實際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則。馬克思、恩格斯曾經多次強調,他們的學說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列寧強調“馬克思主義同時代的一定的實際任務,即隨著每一次新的曆史轉變而改變著的任務之間的聯係”,忘記了這一點,“就會把馬克思主義變成一種片麵的、畸形的、僵死的東西”。毛澤東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對理論聯係實際的思想作了深刻的論述和發揮。指出,理論聯係實際的基本精神是達到“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曆史的統一,反對一切離開具體曆史的‘左’的或右的錯誤思想”。在中國共產黨的曆史上,幾次反對教條主義和機會主義的鬥爭,都圍繞理論聯係實際問題而展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曆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理論聯係實際的原則,體現了認識與實踐相統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連接的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是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在無產階級政黨作風上的具體表現。堅持這一原則,必須反對形形色色的主觀主義、形而上學的思想。

撥亂反正

原為中國古語,指治平亂世,回複正常。原出《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漢書·禮樂誌》:“漢興,撥亂反正,日不暇給。”“文革”結束後使用此語,有特定含義。1980年10月25日鄧小平說:“我們現在講撥亂反正,就是撥林彪、‘四人幫’破壞之亂,批評毛澤東晚年的錯誤,回到毛澤東思想的正確軌道上來。”1985年9月23日他又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撥亂反正,二是全麵改革。多少年來我們吃了一個大虧,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了,還是‘以階級鬥爭為綱’,忽視發展生產力。‘文化大革命’,更走到了極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黨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基礎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最根本的撥亂反正。”撥亂反正貫穿於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等各個方麵。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標誌著黨勝利地完成了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黨依靠廣大幹部和群眾的集體智慧,既對多年來的“左”傾錯誤和毛澤東晚年的錯誤作了科學的分析和批判,又堅決地維護了黨在長期鬥爭中形成的優良傳統,維護了毛澤東思想的科學真理和毛澤東的曆史地位。這樣做的結果,既分清了是非,又加強了團結,為各項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