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
亦稱“法則”。事物發展變化過程中的本質的聯係和必然的趨勢。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繼承了哲學史上的思想成果,對規律作了科學的闡述。它認為規律是事物、現象之間普遍的、本質的聯係,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列寧說:“規律就是關係”,是“本質的關係或本質之間的關係”。規律與本質是同一程度的哲學範疇。但本質是指事物的內部聯係,由事物的內部矛盾所構成,而規律是就事物的發展過程而言,指同一類現象的本質關係或本質之間的穩定聯係。規律具有穩定性、重複性的特點,是事物中穩固的東西。隻要具備必要的條件,合乎規律的現象就必然重複出現。規律普遍存在於自然、社會和思維一切領域。它是客觀的,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唯心主義者否認規律的客觀性,認為規律是由主觀所決定。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者否認人們在規律麵前的能動作用。認為人們隻能消極地服從規律,不能積極地利用規律。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規律是人們從必然向自由飛躍的客觀基礎,人在客觀規律麵前並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人們在實踐中,可以認識或發現客觀規律,並利用這種認識指導實踐,即應用客觀規律來改造自然,改造社會。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規律的發現和認識也在不斷發展和深化。任何規律都是絕對性與相對性的辯證統一。絕對性指其客觀必然性,人們不能違抗它;相對性指任何規律都在一定條件下才能發揮它的作用,而且任何規律也隻有具備了一定條件才能出現重複有效性。任何規律又都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規律按其根本內容來說可分為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和思維規律。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都是客觀物質世界的規律。但它們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自然規律在自然界各種不自覺的、盲目的力量相互作用中表現也來;社會規律通過人的自覺活動表現出來。思維規律是人的主觀的思維形式對物質世界的客觀規律的反映。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基本要求。鄧小平指出,搞社會主義建設,必須“按經濟規律辦事”。江澤民同誌強調,要立足新的實踐,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的規律、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而對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做出新的貢獻。
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