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4)(2 / 3)

照顧全局

亦作“顧全大局”。處理全局和局部的關係的根本觀點之一。鄧小平說:“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會涉及全局與局部的關係、中央與地方的關係、集中統一與因地製宜的關係。大道理與小道理必須弄清楚。全體和局部缺一不可,全體是由局部組成的,如果隻有全休,沒有局部,則全體也就不成其為全體了。另一方麵,全體和局部、中央和地方、集中統一和因地製宜,以什麼為主導呢?如果把局部、地方、因地製宜做主導,那就要犯原則錯誤。一定要以中央、全體、集中統一做主導……這是因為地方是在中央領導下的地方,局部是在全體中的局部,因地製宜是在集中統一下的因地製宜,如果兩者之間發生矛盾,地方應服從中央,局部應服從全體,因地製宜應服從集中統一。不如此,就會發生地方主義、本位主義和山頭主義。”他又說:“要提倡顧全大局。有些事從局部看可行,從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從局部看不可行,從大局看可行。歸根到底要顧全大局。”

大局與小局

鄧小平運用來說明全局與局部的辯證關係的一對範疇。全局是事物的整體及其發展的全過程;局部是組成事物整體的各個部分、方麵以及發展的各個階段。全局與局部是辯證的統一。全局高於局部、統率局部,對局部的發展變化起著主要的決定的作用。局部是全局的一部分,不能脫離全局而獨立。鄧小平指出:“要提倡顧全大局。有些事從局部看可行,從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從局部看不可行,從大局看可行。歸根到底要顧全大局。”1979年3月30日,他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文中說:“在社會主義製度下,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暫時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或者叫做小局服從大局,小道理服從大道理。”必須按照統籌兼顧的原則來調節各種利益的相互關係。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黨中央一方麵指出要充分調動地方、企業的積極性,另一方麵又要加強宏觀調控,維護國家的利益和中央的權威,這也要求正確處理好局部與全局的關係。鄧小平指出,把我國建設成為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這就是大局。全黨、全國都要為實現這個偉大目標而奮鬥。“全國黨政軍民一心一意地服從國家建設這個大局,照顧這個大局。”“現在就是要硬著頭皮把經濟搞上去,就這麼一個大局,一切都要服從這個大局。”鄧小平要求認真研究政治的大局,國內外鬥爭的大局,從國際大局和國內大局著眼來看問題,國內保持政局穩定,國際上爭取較長時間的和平環境,這才能把經濟搞上去。在論及黨的建設問題時,鄧小平指出:“要注意培養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標準,選拔德才兼備的人進領導班子。我們說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要長治久安,就要靠這一條。真正關係到大局的是這個事。”他在論及沿海與內地建設發展的關係時指出,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較快地先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這也是一個“事關大局的問題”,內地和沿海都要照顧這個大局,服從這個大局。在鄧小平的著作中,“大局與小局”有時與“全局與局部”通用。

小道理服從大道理

鄧小平提出的處理和解決全局與局部、大局與小局矛盾的基本原則。1979年3月,鄧小平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指出:“在社會主義製度之下,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暫時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或者叫做小局服從大局,小道理服從大道理。”在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長期過程中,人民內部將會產生各種利益的摩擦,集中體現為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矛盾、暫時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矛盾。要提倡小道理服從大道理,大道理管小道理。因為大道理事關全局、整體、長遠;小道理不能脫離大道理而獨立。這就要求識大體、顧大局,按照統籌兼顧的原則來調節各種利益的相互關係。如果相反,違反集體利益而追求個人利益,違反整體利益而追求局部利益,違反長遠利益而追求暫時利益,結果勢必受損失。因此,鄧小平強調:“要從大處著眼,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不要一涉及自己的具體問題就不通了。”為了加快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鄧小平認為一定要有一個安定的政治環境。不安定、政治動亂,就不可能從事社會主義建設,一切都談不上。“治理國家,這是一個人道理,要管許多小道理。那些小道理或許有道理,但是沒有這個大道理就不行。”